近日,走進被譽為“未來工廠”的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鋁車輪六號線,記者被眼前的全自動數字化生產線所震撼,從熔煉區、鑄造區、熱處理區,到機加區、涂裝區、包裝區,全部應用了數字化裝備,實現了非接觸式制造。
“產品的生產過程像涓涓流水一樣歡快順暢。”中信戴卡相關負責人打了個比方。通過運用人工智能與智能裝備,這家曾生產出國內第一只鋁車輪的傳統汽車零部件企業,呈現出高質量發展的新面貌。年產300萬件鋁車輪的六號線,只有300余名工人,人均年勞動效率從4500件增長到9000件,產品不良品率降低45%,實現了對產品的譜系追溯。
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是秦皇島市的傳統優勢產業。近年來,該市依托位于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智能制造產業省級示范基地,推動中信戴卡、戴卡興龍、中秦渤海等傳統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實現智能化升級。
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質量更穩定。2018年,秦皇島智能制造產業省級示范基地實現工業增加值40.4億元,同比增長16.1%。
市場需求催生新業態。在傳統產業向智能制造升級的過程中,以秦皇島信越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秦皇島中秦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秦皇島方華埃西姆機械有限公司為代表的秦皇島市高科技企業快速成長,在智能制造成套裝備的集成創新和應用示范方面大展身手。
秦皇島方華埃西姆機械有限公司,去年實現銷售收入5.2億元、利潤2億余元,成為當地畝產利潤最高的制造業企業之一。該公司由燕山大學5位老師組建,專業研發汽車零部件的生產工藝裝備,產品除供應國內各大汽車生產企業外,還出口法國、美國等國家。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智能制造發展,秦皇島智能裝備產業集群效應日益顯現。受方華埃西姆的技術吸引,北京威卡威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投資14億元在秦皇島建設了北方生產基地項目。項目2018年6月投入試運營。方華埃西姆為該項目量身打造了自動化生產單元,其中研發的柔性自動化汽車外飾件生產線的技術水平世界領先,實現了寶馬、保時捷、路虎三種品牌車型外裝件的共線生產。
“下一步,基地將加強關鍵共性技術的創新,為實現制造裝備和制造過程的智能化提供技術支撐。”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發展局發改科科長毛國強表示,將同時推動制造企業開展工廠內網絡升級改造,開展工業云和大數據平臺建設,搭建面向智能制造的信息安全保障系統與試驗驗證平臺。(記者潘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