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智能作業可以更加精準地設定往復作業路線,最大限度減少作業壟間的重疊和遺漏,顯著提高作業質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積
頭頂兩根導航天線,智能拖拉機配上播種設備,精確地按照預設線路進行直行或拐彎。6月12日10時許,河北省農機部門聯合國家和省專家團隊共同開發的全程無人駕駛智能作業,在趙縣姚家莊村試驗田成功完成首試。
“過去的智能作業只能高精度地自動直線行駛,拐彎時還得人工操作。對此,我們研發了更加智能化的作業系統。”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孟志軍介紹,該系統由車載導航控制終端、高精度北斗衛星接收機、工作狀態控制集成裝置等部分組成,通過精準測量車輛的位置、航向和姿態,使農機具有在規定區域自動規劃路線及導航、地頭自動換向和遠程啟停控制等功能,實現了往復無人高精度播種作業。
新一代智能作業完成首試,意味著河北省農業全程機械化取得新突破。省農機局副局長郭恒表示,新一代智能作業可以更加精準地設定往復作業路線,最大限度減少作業壟間的重疊和遺漏,顯著提高作業質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積。同時,全程無人駕駛系統降低了對農機的操作要求,普通農民也能輕松掌握,緩解了農機手短缺問題。
由于農機作業季節性強、平均報酬不高,河北省農機手極度短缺。“一到農忙時節,就算一天開出500元的高價,也經常招不到農機手。”對于全程無人駕駛的智能作業的高質高效,趙縣光輝農業機械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姚風娟十分激動。該合作社流轉土地4000畝,托管土地8000畝。“這兩年人工成本上漲得非常快,新一代智能作業的推出,將大大降低我們的作業成本。”姚風娟說。
2016年,為進一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農業操作輕量化、無人化和精準化作業,河北省農機部門與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農科院糧油作物所專家團隊合作,探索與現代農業相適應的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并選擇在全國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的趙縣進行試驗。
“近年來,河北省農業全程機械化逐步形成了自身特色,那就是‘物聯網+農機作業’。”郭恒解釋,全國其他地方應用車載終端注重對導航系統的位置和作業軌跡的精準控制。河北省在此基礎上,還集成開發應用了各種功能的傳感器,實現了對播種、施肥、澆水等方面的精準控制。下一步,河北省還將重點推廣建立全程機械化精準變量作業物聯網監測平臺,使用傳感器技術,對小麥聯合收割計算產量、高速精準播種、精準變量施肥、精準變量施藥、高效節水全程作業環節進行智能化物聯網監測。(記者貢憲云、趙紅梅 見習記者郝東偉)
關鍵詞: 全程無人駕駛智能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