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965米深處鉆獲溫度為150℃的干熱巖。4000米深度以淺,初步評估干熱巖遠景資源量折合標準煤約28億噸
從河北省煤田地質局6月30日舉辦的環渤海(唐山海港)干熱巖地熱資源勘查工作階段成果發布會上獲悉,省煤田地質局第二地質隊近日在唐山市馬頭營凸起區科學探測孔3965米深處鉆獲了溫度為150℃的干熱巖。這是目前京津冀地區鉆獲埋藏最淺的干熱巖資源,實現了我國中東部地區干熱巖勘查的重大突破。一個儲量大、溫度高、埋藏淺的地熱能源儲備寶庫揭開面紗。
馬頭營凸起區干熱巖科學探測孔位于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勘查結果顯示,該區域4000米、5000米深度地溫高于150℃干熱巖所分布的面積分別達到80平方公里和500平方公里以上。4000米深度以淺,初步評估干熱巖遠景資源量折合成標準煤約28億噸;5000米深度以淺,初步預測干熱巖遠景資源量折合成標準煤約228億噸。
干熱巖是地球內部熱能的一種賦存介質,是一種不含水或蒸氣、埋深為3-10公里、溫度為150℃-650℃的致密熱巖體。干熱巖是國際公認的清潔能源,具有資源量大、零排放、安全性好、利用率高等特點。據了解,這次鉆獲的干熱巖資源可直接應用于發電、供暖、旅游休閑等,實現地熱資源梯級綜合利用,應用范圍十分廣泛。
此前,我國在青海省等西部地區發現了較為豐富的干熱巖資源。不同于這些地區,唐山馬頭營凸起區干熱巖科學探測孔地處環渤海經濟圈核心位置、河北沿海經濟帶中心區域,產業基礎雄厚,經濟較為發達。發布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武強認為,如在該區域進行干熱巖資源開發利用,除具有資源優勢外,還具有較強的區位優勢和需求優勢。(記者馬彥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