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入夏第N次失敗,再堅持一下,還有兩個月就可以供暖了。”這句話近日刷屏西寧市民的朋友圈。大暑已至,高原古城西寧還未出現30攝氏度以上的天氣。伴隨持續降雨,涼爽的夏天“樂了”前來避暑的游客,也“涼了”本地姑娘們想穿裙子的熱情。
根據氣象監測數據,近五年來,6月1日至8月31日中,西寧市最高平均溫度只有18.5攝氏度。今年以來,西寧市還沒有出現3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天氣。
往來人群中,極少數愛美的姑娘穿起夏裝,卻少不了保暖披肩或外套,而大部分人還是長袖長褲。見一次太陽下一次雨,迎面吹來涼颼颼的風,相比往年的三伏天節氣,今年格外涼爽濕潤的夏天吸引了如潮的游客。
在西寧火車站的出站口,幾個穿著短袖短褲的西安小伙子,蹲在路邊,拿出塞在皮箱里的外套。“7月份最高氣溫還不到30攝氏度,這在西安是難以想象的。一下動車我就領教了青藏高原的‘高冷’。”其中一位名叫梁浩的小伙兒說。
“不用出汗不脫妝,置裝也省下不少錢。”萬達商場涼鞋特賣區的導購李穎告訴記者,“今年銷量不太好,很多品牌涼鞋打折出清,連顧客都說‘價格動心,但天氣凍人’。”
副食商店的老板馬沾站在裝滿冷飲的冰柜后面笑著搖頭:“冷飲銷售額最高的一天也只有400元左右,往年至少翻一番。”
涼爽天氣的背后究竟隱藏著什么原因?
從青海省氣候變化監測評估中心有關數據顯示,入汛以來,青海南部地區多低渦活動,極地冷空氣不斷南壓,致使西伯利亞冷空氣頻繁南下,與西南暖濕氣流不斷在高原匯合,造成長時段較大量級的降水天氣。降水增多致使氣溫起伏變化大。
“1961年至2018年,西寧夏季平均風速總體呈減小趨勢,這使得蒸發減小,濕度加大,氣候更加涼爽。”青海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戴升說。
天幫忙,人出力。近年來,西寧市大規模國土綠化涵養生態,海綿城市的建設也改善了微氣候環境,再加上關停一批高污染企業,放棄每年170多億元的工業產值將6540畝工業用地用于建設“園博園”,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已經成為西寧的“新名片”。
從郁郁蔥蔥的西寧北山美麗園出發,沿湟水河“綠道”溯流而上,沿途“西寧藍”“高原綠”“河湖清”的美景連綿不斷。
開出租11年的劉志強師傅說:“這是我們的城市,過去是高寒干旱的高原舊城,如今是繁花似錦、生態宜居的新城。”(張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