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省機動車保有量迅速增長,醫院、商圈、辦公樓、學校周邊等經常“一位難求”,而附近社區的車位,因業主白天開車上班而經常空閑。如何充分利用社區空閑車位緩解停車?石家莊積極探索停車管理新模式,通過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建立城市泊位信息數據中心,形成“城市車位智慧共享模式”,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采訪。
探 索
部分小區啟動車位智慧共享
“我手機里裝了平安泊車APP,能查到附近小區的共享車位。”8月4日中午,在不少車輛排隊進入位于石家莊市體育大街的美麗華大酒店停車場時,市民劉松已輕松地把車停進了商圈附近的和力雅園小區。
劉松所說的平安泊車APP,是平安社區科技有限公司與河北師范大學聯合開發的平安泊車智慧共享停車平臺,通過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建立城市泊位信息數據中心,使社區個人車位、城市商超停車場及城市公共車位形成互聯互通,市民通過平安泊車軟件,可實現在線查詢、預約空閑泊位。
為了推廣智慧共享泊車模式,日前,石家莊市舉行了百家社區共享泊車簽約儀式,主城區100個社區與平安社區智慧共享泊車平臺簽約。石家莊碧景園小區也是其中之一。
“我每天早上7點多出門上班,晚上6點多回來。”為了讓空閑的車位被充分利用,碧景園小區業主萬先生積極參加了第一批個人共享車位活動。“系統首頁里有個‘長租辦理’,能看到有上百名業主通過車位認證,將車位對外出租,出租時段和出租方式不盡相同。”萬先生拿出手機給記者介紹,在平臺上將車位型號、車號位、停車場位置、車位產權證等資料添加上傳,審核通過后就可以成功認證車位。萬先生說,系統還可以控制出租車位的時段,方便了來附近辦事兒的人,自己還能有一部分停車費收入。
記者走訪石家莊多個推行共享車位的小區了解到,在使用平安泊車智慧共享平臺之前,外來車輛需要通過物業登記的方式停放。啟用該系統后,小區停車場門禁系統進行了升級改造,除了能自動識別停車時長、實時查看并留存外部車輛進出記錄和照片,還可顯示小區內剩余車位的數量信息,這樣不僅規范了車輛管理,還可以通過增加停放車次來增加業主收入。
現 實
智慧共享停車試水社區遇冷
“外來車輛隨便就能進來,住戶的財產、人身安全如何得到保障?萬一有車輛剮蹭后逃逸,向誰追償?”共享模式的出現,為緩解停車難提供了有益嘗試,然而,也有不少物業方持質疑態度,不愿意打開車位“共享之門”。
“共享平臺會給我們造成困擾,即便安裝了車牌識別系統,車輛可以直接進,很多時候還是需要保安到現場處理。如果系統運行不穩定,車主進不去或者出不來的情況也會增加物業服務壓力。”石家莊世紀花園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表示,雖然很支持車位共享的理念,但他擔心一旦出了問題,共享平臺無法及時補位。
“除了與小區物業以及停車管理公司協調存在一定困難,與業主一一溝通也有難度。”平安泊車的一位工作人員坦言。
石家莊長安公園附近的匯景家園小區被納入智慧共享系統后,無論本小區車輛還是外來車輛均可隨意進出。
“小區停車位挺緊張的,根本不夠停,現在車位一共享,小區不就變成公共停車場了嗎?”該小區一位業主抱怨。
為了鼓勵物業和業主共享車位,共享停車平臺推出了業主車位共享利益分成:65%為業主,25%為物業,剩下10%為平臺所有。但實際推行中,面臨的訂單不多、收益不理想等問題,極大影響了業主和物業的積極性。
記者了解到,目前石家莊市共享停車位仍以商業場所車位為主,而大量小區內的私家車位遲遲未激活。以“小樁停車”為例,該平臺自2017年上線以來,原本已有數百個私人用戶出租車位試水,但由于長期乏人問津,車位數量不但未增長,反而開始縮減。
私家車位共享推廣為啥難?
匯君城景悅園的業主韓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共享車位每小時收費3元,作為車主可分得的收益不到2元,把信息掛在平臺上,十天半月也沒人預約,一個月最多賺30元,這點收入對我來說吸引力并不大。”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共享停車還處于起步階段,技術層面不盡完善,軟件使用普及率低,車主停車仍習慣于“能停地上不停地下,能在路邊找不愿用軟件找”,使得推廣遇冷。
呼 吁
共享車位推廣要多方合力
目前,平安社區、小樁停車、泊易達等企業在陸續投資興建經營性停車場的同時,也在挖掘共享泊位,開展市場化運作。
“企業愿意探索,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物業、業主、車主等多方配合。”長期關注城市停車難問題的全國人大代表、邢臺學院文學院教授陳鳳珍認為,從技術層面來看,開發“互聯網+”共享停車的服務平臺已經不是難事,應以城市為單位,政府牽頭組建統一的城市級智慧停車平臺系統,實現停車位資源“一位一碼一圖”、停車誘導導航、自動收費清繳、客戶信用體系、應急指揮調度等功能,將街道和社區的共享車位信息及時更新,規范發布。
石家莊市公安交管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石家莊公安交警”官方微信公眾號目前已搭建了石家莊市共享泊車平臺,全面整合了全市主要泊車運營公司信息資源,將平安泊車、智慧愛泊車、小樁停車等共計55萬余個車位全部納入平臺,統一調劑發布停車資源余缺信息,實現全民共享。
河北師范大學法政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王春城認為,在開發利用社區共享停車資源的同時,也要看到可能帶來的多種問題,比如,發生車輛碰撞、剮蹭、被盜等情況以及責任劃分難等。
“停車問題錯綜復雜,涉及多部門、多利益群體。”王春城認為,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共擔、公眾參與、法制保障”停車公共治理制度,不失為共享停車未來探索的一個方向。
陳鳳珍建議,政府應制定總體方案,一方面推動停車立法先行,制定配套政策和相應的技術標準;另一方面對相關的經營企業、停車場等提供優惠政策,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實現城市停車資源、服務和數據的高效整合。
此外,多位業內人士還建議,應盡快出臺共享停車收費相關標準和細則,明確車位提供者、第三方平臺和管理者的收益分成,提高車位提供者的收益比例。(見習記者王璐丹 記者尹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