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修葺一新的唐山市路北區祥富里小區,不僅綠樹成蔭、路面干凈整潔,還有文化長廊、休閑廣場、健身設施。誰能想到,一年前,這里還是一個墻體破舊、屋頂滲漏、電線亂拉的景象。
今年74歲的董桂明老人,1997年搬進祥富里小區,前幾年他感覺小區“到處臟乎乎、亂糟糟的”,可現在“環境變美了,心情也好了”。
祥富里小區建于1996年,共76棟住宅樓,居民4074戶。近幾年,由于年久失修,小區許多設施老舊落后、功能不全。2018年,按照《河北省老舊小區改造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安排,該小區被唐山市納入首批改造計劃。唐山市累計投資8000萬元對該小區進行了綜合改造,涉及建筑節能改造、墻體粉刷、給排水管網改造、道路修繕、車位劃定、公共設施改造等7項內容。
“現在老朋友來我們小區參加文化活動,都說改造得太漂亮了。”董桂明笑著說。
如今,唐山不少老舊小區都在經歷從“丑小鴨”到“白天鵝”的蛻變,住戶們感受到了濃濃幸福感。
唐山市住建局老舊小區改造辦副主任李超介紹,從2018年起,唐山市計劃利用三年時間,對全市2000年以前入住的521個、涉及35萬戶的老舊小區進行綜合提升改造。
為使這項民生工程順利推進,唐山堅持“以民意為導向”的原則,通過走訪、座談等形式,廣泛征求群眾意見,以完善老舊小區市政配套設施為切入點,重點解決嚴重影響居住安全和居住功能的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因地制宜實行“菜單式”精準設計,為小區居民提供功能性提升、房屋質量提升、安全性能提升、環境綜合提升4個大項,涉及樓體改造維修、管網改造、坡屋頂改造、服務設施提升改造、綠化提升改造等27個小項改造“菜單”,打造以“唐山紅”為主的景觀特色,并根據各小區樓型特點進行個性設計,突出各小區不同的建筑特點。
為保證改造資金,唐山市采取“財政挑大頭、政策集中用、多方共同抬”的方法,構建政府、產權單位、市場、居民等多方籌措改造資金機制。充分利用國家清潔能源示范市補助資金、省獎補資金,并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引導專業機構、社會資金參與老舊小區改造。
在去年完成197個老舊小區改造的基礎上,今年唐山市計劃投入21.3億元,改造老舊小區248個,惠及居民16萬戶。目前改造項目已全部開工,主體工程完成85%,計劃到9月底全部完成改造任務。(見習記者郝東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