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縣域強則全省強。河北縣域面積大、縣域人口多,縣域經濟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何切實抓住用好歷史性窗口期和戰略性機遇期,全面提升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和競爭力,是我省縣域經濟發展面臨的時代課題。
近日,記者跟隨省發改委有關人員進行一線調研,報道各縣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典型做法,以期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借鑒。
液態的金屬、發熱的“畫”、VR智能視力矯正儀……日前,記者走進位于棗強縣肖張鎮的衡水創新港——北京中關村(棗強)產業協同創新基地,一項項新興產業成果令人耳目一新。
在北京態金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展示柜里,記者看到一種液態金屬,它在玻璃容器里可以保持長時間不凝固。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一種常溫下呈現液態的低熔點合金,具有優異的導熱性、導電性,無毒無害、性質穩定。
利用液態金屬的特性,該公司研發生產了快速降溫保溫杯——將100℃的沸水注入保溫杯中,1分鐘后水溫可快速降至60℃左右,并在8小時內持續保持水溫40℃左右。產品一經問世,訂單不斷。
除了像水一樣流動的金屬,創新港里還有會發熱的“畫”。
在衡水綠能嘉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展廳,記者觀賞一幅裝飾畫時,一股熱氣撲面而來。
“這是石墨烯遠紅外‘取暖畫’。”綠能嘉業辦公室主任徐汶琳介紹,該公司是北京綠能嘉業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一家高新技術企業,2018年初入駐衡水創新港,致力于研發石墨烯取暖產品。“取暖畫”就是利用石墨烯超導熱、超導電、高強度的特性,將石墨烯纖維發熱板與裝飾畫創新結合研發的一種新型取暖產品。
過去,棗強主要以皮毛、玻璃鋼制品等傳統產業為主。如今,棗強縣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機遇,借京津之智,引入高新技術,加速發展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裝備等新興產業,“京研冀造”產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
衡水創新港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張慶六告訴記者,2017年11月,衡水創新港正式開園,依托北京中關村豐臺科技園、北京中關村海淀留學人員創業園、北京貝殼菁匯生態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等平臺優勢,加強與北京中關村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的對接合作,重點承接高新技術企業、科研孵化機構、高端智能裝備制造等產業項目落戶。
為確保高新技術企業和項目進得來、留得住、發展得好,衡水創新港努力優化營商環境,出臺了“自助式、訂單式”招商政策,實施“一站式、保姆式”全程服務。目前,衡水創新港入駐了45個京津和本地高科技項目,去年產值達2.3億元,預計今年達4億元。
據介紹,按照“科技創新產業孵化區、開放協調發展先行區、綠色生態新型工業區、軍民融合產業承載區、四化同步發展示范區”的五大產業區定位,棗強縣建設了一批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新業態項目,規劃了“新材料、軍民融合、創客小鎮、現代物流、智能制造、信息技術、鄉村振興”七大產業板塊,努力打造棗強創新發展的升級版。(見習記者郝東偉 記者潘文靜)
采訪手記
借智創新促升級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棗強縣依托衡水創新港,借京津之智,推動更多京津科技創新成果轉移轉化。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崛起,日漸成為拉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新興產業代表著未來發展方向,更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各縣應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機遇,積極引進高端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大力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提升縣域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郝東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