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古城騰公共空間 加快歷史建筑修繕
正定征收27萬余平方米土地用于古城保護
從正定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自2017年以來,正定縣已完成24個片區房屋征收工作,征收土地面積約27.12萬平方米,最大限度為古城騰出公共空間。這些土地全部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公園綠地、文物及歷史建筑修繕。
“正定古城素有‘九樓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的美稱,1993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近日,正定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高級工程師杜峰站在南城墻上,自豪地向記者介紹,“我們現有隆興寺、古城墻、文廟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4處。”
近年來,正定縣圍繞記憶可見可觸、歷史文化可感可知、百姓家園可商可居,堅持古城保護風貌恢復提升與文物保護傳承弘揚歷史文化緊密結合,實施古城墻修繕,建設古香古色的特色區域,并開辟了古城文化體驗。這座千年古都、北方雄鎮的歷史風貌正在逐步恢復。
隨之而來的是當地旅游業的迅速發展,古城正定已成為石家莊市規模最大的旅游勝地。“這是2017年時的樣子,原來這條街道上各種建筑雜亂無章,還連帶一些小店鋪。”杜峰一手指著生民街,一手將手里的老照片對比給記者看,“如今眼前的一切,得益于古城風貌保護恢復工程,具體到土地規劃利用上,騰退土地、嚴禁商業開發是其最重要的一點。”
10月1日,我省首部古城保護專門法規《石家莊市正定古城保護條例》正式實施。條例規定,在古城土地利用方面,應當與正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協調一致,并根據正定古城保護需要,有序疏解非古城功能。同時,條例明確外遷騰退的房屋和土地,優先用于古城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自此,正定古城保護有了法律依據。
單檐懸山布瓦頂式建筑戟門,是正定現存唯一的元代建筑。作為正定古城保護重點項目之一,文廟的修復項目大門牌樓、東西展廳、圍墻、園內綠化及步游道鋪設等正在緊張有序進行。
據介紹,為了保護戟門,正定將周邊建筑拆除,并在周圍建設風格一致的仿古建筑,將其歷史文化價值更加凸顯出來。
正定古城的發展,采用的思路是修舊如舊,重現文物風采;循古向新,提升城市品位。在保護、修繕歷史文物促進正定古城發展的同時,加大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最大程度惠及百姓。(記者苑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