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走進文安縣大圍河鄉電線電纜生產聚集區,10座標準化廠房和6座辦公樓拔地而起。這里原是高頭磚廠97畝建設用地,現在是由廊坊高正線纜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電線電纜及原材料生產加工聚集區,建成后吸收容納圍河北片11個村分布零散的小型工業企業(攤點)90家。
在電線電纜生產聚集區的第三車間里,10條嶄新的PVC絕緣外皮生產線整齊劃一,技術工人們正在對設備進行調試。“我們引進的生產設備是目前全國最先進的技術設備,不僅降低原材料、水、電、人工等耗能,而且滿足環境保護要求,每個生產車間我們都配備高溫催化燃燒治污設施。預計8月中旬就可以投入生產了。”廊坊高正線纜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竇永良說。
此外,大圍河鄉利用原圍河配件廠23畝建設用地,由文安縣昊天塑料廠投資建設塑料制品生產加工聚集區,建成后吸收容納圍河南片13個村分布零散的小型工業企業(攤點)60家。
今年年初,大圍河鄉從清除“散亂污”入手,對不符合產業政策、污染問題突出的各類工業企業、攤點徹底關停取締,實現動態“清零”。對規模小、分布零散,且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有改造提升意愿的配套小型加工企業(攤點)進行全面整合,實現集中管理、聚集發展,高標準規范管理,全力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經濟由高速度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腳步。
全鄉電線電纜去年總產值30億元,通過轉型升級,預計今年產值可達到43億元,提升比例達43%。大圍河鄉黨委書記趙柏盛說:“我們今后將把工作重點放在環保型電線電纜的生產上,依托兩個產業聚集區,打造高端、精品品牌。”
大圍河電線電纜業原為文安縣四大傳統產業之一,自1970年起開始生產,經歷了近50年的發展,具有較好的工業基礎。但由于多年以來發展眼光的局限,生產分散,未能形成高質量品牌,總體發展緩慢,十分符合內升外引政策基準。因此大圍河鄉決定以電線電纜業為先導,根據實際體量對傳統產業進行統籌規劃、總體布局,打造兩個聚集區,全面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打破原有的傳統生產模式,搞集中發展,打造區域產業鏈,形成生產優勢互補的新局面。
為保障聚集區快速投入運行、小規模企業和零散企業盡快入駐,該鄉成立大圍河鄉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由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牽頭,明確責任分工,定期研究調度產業轉型提升問題。召開企業家座談會,及時了解企業面對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共同探討發展方向。開展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面摸排,排查現存的所有規模較小、分布零散,且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有改造提升意愿的小型生產企業,積極深入企業開展政策宣傳,并通過微信轉發、發放明白紙等方式,強化輿論領導,將改造提升工作的重要意義和有關政策宣傳到位,減少工作阻力,夯實工作基礎。
此外,實施“首辦負責制度”, 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明確專人負責協調聚集區建設相關問題,嚴格落實“兩個不見面”,實行上門服務,每一家入駐企業、每個入駐項目都有專人全程跟進,所有的手續辦理都由專人負責,確保企業不進一扇門、不推一扇窗、不跑一次腿,保障聚集區企業優惠政策落實到位。
通過轉型升級,大圍河鄉電線電纜業形成發展合力,優勢技術互補,進一步提升了產品質量,初步完成了向高端市場的進軍。其中,興盛山鷹等企業分別與國家電網、航空公司、科研機構等展開合作,提升了企業競爭力,提高了產值利潤,大幅度增加了稅收,同時帶動了周邊就業;廊坊高正電線電纜有限公司由原年產8000萬米電線電纜,現提升至年產30000萬米電線電纜,產值由1億元提升至3億元。(記者 馬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