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上午,在位于長安區的樂城苑東區,居民魏阿姨拎著一個2升裝的空凈水桶來到近2米高的制售水機前打水。她先打開左下角小門,將水桶放置在里面的出水管下,隨后將水卡緊貼刷卡區域,伴隨著“嘀”的一聲,水流入桶中。
“我喜歡喝這個水,沒有水垢,口感也很不錯,工作人員每周都來維護,我們喝著也放心。加強管理和整治我們舉雙手贊成。”魏阿姨說。記者看到,在機器上部的簽到表上,設備巡查和出水自檢情況的最新日期是8月21日,濾芯更換的最新日期是7月3日。
近年來,現場制售水機因具有取水方便、水價便宜等特點,為居民日常用水帶來了便捷。但是隨著制售水機的大量使用,由于缺乏必要監管,出現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給居民用水帶來了嚴重的安全衛生隱患,也造成了水資源的巨大浪費。對此,我市不斷加強和規范現場制售水機市場管理工作。
“自去年9月開始,石家莊水務集團供水公司依據省市相關法規聯合多家部門,以長安區為試點對市政管網內的燕都花園、義堂新村、義堂西翠園等生活小區安裝的500余臺制售水機進行了清查,將制售水機納入日常管理范圍,清理違規制售,相關衛生情況得到了有效整頓。”石家莊市水務集團供水有限責任公司第二營業處特行科科長祝明海介紹說。
記者了解到,為保障居民飲用水安全,每臺制售水機自安裝之日起就建立了檔案,確保其維保具有可追溯性。維保人員在給水機換濾芯時,都用今日水印相機拍照,上傳公司,打印照片,在制售水機上公示至少一個月,所有維保記錄在制售水機內留存,讓居民和監管部門隨時可查。
供水公司副總經理劉炳貴表示,接下來他們將持續加大對全市市政管網內小區制售水機的規范整治力度,并對已納入規范管理的制售水機開展“回頭看”,對破壞計量器具等偷盜水行為,移送公安機關進行立案查處,并納入信用體系“黑名單”。同時將進一步關注高品質供水,適度推行分質供水,積極探索直飲水入戶,營造和諧誠信的供用水環境。 (記者 王 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