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富美!白富美!大的老搶食,小的吃不上,這可咋整?”8月19日下午,阜平硒鴿健康產業園里,養殖新手郝林江氣喘吁吁,一溜小跑到A3號鴿倉來求援。
“養雛鴿有規矩,大的和小的不能放一起。”頭戴白色防塵帽,身著藍色工作服,“白富美”一語道出病根兒,嫻熟地幫著郝林江“調崽”。
“白富美”名叫白富慧。自從2018年到硒鴿產業園區打工后,不僅輕松穩定脫貧,日子奔了小康,還是園區掙錢最多的明星養殖戶,并且成了金牌教員,人們都管她叫“白富美”。
“現在心里是真有底了!”白富慧的臉上露出沉穩自信的笑容。
而在兩年前,她還在為如何穩定脫貧發愁。
白富慧是阜平縣北果園鄉草場口村人,正值壯年,卻戴著貧困戶的帽子,這讓她很不甘心。可是,村子緊挨著王快水庫,三面環水,一家七口人,耕地不足二畝。倆老人是病號,仨孩子在上學,收入來源全靠丈夫李勃誼打零工,日子過得緊巴巴。
雖然靠著扶貧政策幫扶脫了貧,通過易地搬遷在阜東新區安置區分了一大一小兩套樓房,但白富慧高興之余總擔心:搬過去靠啥過日子?
可巧,2018年9月,村里大喇叭響了:招收硒鴿養殖工,進門工資就有2000多元。
原來,北京市重點農業龍頭企業野谷健康產業集團落戶阜平,和縣里的阜裕公司合作,總投資5.1億元,建起阜平硒鴿健康產業園區,采用“政府+龍頭企業+園區+貧困戶”的模式,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
“我先探探路,要真靠譜你再來!”雖然園區離家不遠,可白富慧的心里還是不踏實,決定讓丈夫“按兵不動”。得知自己竟是第一個報名的員工,白富慧越發忐忑。
園區副總經理謝輝看出了白富慧的心思,非常肯定地告訴她:前3個月帶薪培訓,月平均工資2700元,公司管吃住;基地有成熟的技術、有最先進的設備,養殖只需細心、耐心和責任心,“現在就差你下決心了。”
“無論如何不能再過窮日子!”咬咬牙,白富慧留了下來。
自動化投料系統讓硒鴿定量吃食,地源熱泵解決冬季供暖,飼料、除糞、防疫全流程專人負責……幾天下來,白富慧相信謝輝所言不假。基地還為她分配了技術最好的師傅,手把手帶教。很快,對打掃鴿舍、加料上水、調崽換籠等工作流程,白富慧熟悉起來。
“養鴿子不難,收入還有保障!”兩個月后,白富慧的心定了,忙把丈夫也拉過來,兩人成為園區第一對養鴿夫妻檔。慢慢地,兩人都具備了獨立管理鴿倉的能力。
沙河水嘩嘩地流淌,硒鴿一茬茬地出欄,白富慧的致富夢也在滋滋地生長。
“不能掙死工資,獨立承包鴿倉才能多掙錢!”2019年4月的一個晚上,白富慧翻來覆去睡不著,索性一骨碌爬起來,拉著李勃誼算起賬:一個鴿倉養1800對硒鴿,出欄一只鴿能平均掙1.7元,按最低月產量2700只算,每月至少掙4500元。
第二天一大早,白富慧找到謝輝主動請纓。正好園區有擴產計劃,便為夫婦倆分配了A3、A4相鄰的兩個鴿倉。夫妻倆成為園區第一批獨立承包鴿倉的養殖戶。
坐在整潔的鴿倉里,看著嗷嗷待哺的小雛鴿,白富慧的眼里透著亮光,恨不得它們馬上就能長大出籠,變成能換錢的“金鳳凰”。
硒鴿本來就不容易得病,園區又有成熟的養殖規范。但白富慧還是把技術員小王拉過來當“貼身保鏢”,給自己壯膽兒。功夫不負有心人,當月白富慧就出欄了3000只硒鴿,收入達到5100元,成為園區第一批月薪過5000元的養殖戶。
養殖戶收入增多,園區養殖規模也逐步擴大。謝輝說,目前園區硒鴿存欄量有40萬對,解決了600多人就業,其中不少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達產后,存欄硒鴿將達到55萬對,帶富增收能力會更強。
6月至9月,是硒鴿生長最快的時節,忙碌的季節收獲最多。前不久,白富慧夫婦又申請“加倉”,硒鴿養殖數量由3600對增加到4800對,按照目前的產量,每月每人都能掙6000多元。“只要肯付出,致富不是夢!”(記者寇國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