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小區樓下又有一家生鮮店開張,促銷力度很大,茄子一斤才0.7元,一起轉轉吧。”上周末,奧北公園小區業主群里有人分享新開的西悅豐果生鮮店信息。
近半年來,無論是云端配送到家還是社區生鮮店,各路商家紛紛搶占“生鮮最后一公里”市場,再加上新建及升級改造的農貿市場,省會市民的“15分鐘生活圈”不但越來越便捷,品質也逐漸升級。
西悅豐果生鮮店奧北店開業當天,近400平方米的超市里熱鬧極了,附近社區居民三五成群逛店買東西,商家喜獲“開門紅”。“大家買東西都是遵循‘就近原則’,我們的店面就是讓社區百姓‘少走一里路’可以買到同樣質量和價格的食材。”店員閆女士告訴記者,這是該品牌在石家莊新布局的第二家店了,今年5月1日,第一家店已經在談固西街開業。
記者發現,曾經社區里的“蔬菜店”“水果店”等小門臉店鋪紛紛“變臉”,轉向品牌化、連鎖化、專業化經營。新店的購物模式基本上都采用了超市模式,統一采購和經營,并且商品也附有二維碼等信息,可以實現生產、流通環節的可追溯。
上半年的疫情讓很多經營者意識到,生鮮這樣的基礎消費,社區是核心場景。大部分消費者不會為了一日三餐而舍近求遠,這也是社區消費業態受到追捧的原因。
有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范圍內與“生鮮超市”業務相關的在業、存續企業有8.8萬家。其中我市與“生鮮超市”業務相關的在業、存續企業有202家。從企業成立時間來看,石家莊“生鮮超市”相關的企業大多數成立于2015年之后,2019年相關企業的新注冊量是44家,2020年上半年的注冊量是48家,相比2019年上半年的注冊量(22家)同比上漲118.2%。
這些家門口的生鮮超市,看似是普通超市,但吸引居民來采購的原因,卻不僅僅是“近水樓臺”的地理優勢。“來這些品牌經營的果蔬店,基本上‘不用挑’,他們進貨的品種都是大家愛吃的,對果蔬的品相、新鮮度、口感等把控都不錯。”家住嘉和城小區的黃女士是樓下“鏈家生鮮”品牌的常客。
為社區居民提供近場景下的高品質、高性價比的一日三餐生鮮消費解決方案,是社區生鮮超市招攬顧客的秘訣。有的品牌連鎖店還可以組建社群進行預定配送服務,為顧客提供片魚、切肉、剝豆、配菜、烹飪指導等服務,這些服務在普通超市暫時還沒實現。
消費者在這些生鮮超市里,基本上家庭所需都能一站式買齊,并且有的店還提供“線上支付、線下配送”服務。在百果園上東城店,記者觀察半個小時發現,到店消費顧客中,有近半數是先從線上下訂單到店自取的;期間,店員還出去送了一次外賣訂單。
“今年社區生鮮業態火爆,尤其是生鮮類在線消費突然增多與上半年的疫情有很大關系。”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疫情期間,“宅”消費培育和挖掘了原本不太會在線上購物的消費者。進入下半年,這部分人群已經習慣了便捷的消費模式,并將線上消費的習慣延續下來。
近年來,省會隨著便民市場建設等民生工程的大力推進,多種新業態的不斷補充,市民在“15分鐘生活圈”內,既可以在線上購買,小區自提柜取菜,也可以到店直接購買,消費場景更加多樣化,生活品質有了很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