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環境衛生,擺放自行車,誰家有難事都會搭把手……他們就是穿梭在廣陽區各社區樓門之間的樓門長。
疫情期間,樓門長配合社區工作人員開展人口信息排查、外來人口管控、防控卡口執勤等工作;在創城工作中,樓門長奔走于各個小區,勸阻不文明行為,清理環境衛生。
在廣陽區迎春北路社區各小區門口,都能看到樓門長統一亮身份的公示牌。“掛牌上崗,能增強居民的認同感,提升自身榮譽感,有助于更好地發揮黨的政策宣傳員、社情民意聯絡員、社區事務監督員、便民利民服務員等作用。”銀河北路街道辦事處主任科員辛艷介紹,“充分利用樓長、單元長貼近群眾、了解情況的優勢,引導他們共同做好黨建、社區網格化管理、環境衛生整治、安全隱患治理等工作。同時,進一步延伸社區職能,推動服務重心下移,從根本上解決居民身邊的熱點、難點問題,架起社區與居民之間的‘連心橋’。”
在新開路街道東方家園社區,樓門長通過義務勞動,帶動社區居民自我清掃、自我整治,引導轄區群眾文明養犬,規范自行車擺放,杜絕不文明現象發生。東方家園社區黨支部書記王紅茹說:“樓門長與包聯黨員干部、社區工作者相互協作,身體力行,喚醒居民的‘城市主人翁’意識,號召大家積極參與到創城工作中來。”
65歲的梁樹青是愛民東道街道統建樓社區一名樓門長,協助社區參與公共管理、維護社區環境衛生、調解鄰里糾紛、反映群眾合理訴求。統建樓社區黨支部書記孫妍鳳介紹說,統建樓社區在103位樓門長帶動下,鄰里間互幫互助的多了,參與社區志愿服務、為社區管理建言獻策的居民也多了,社區環境顯著提升。樓門長成了居民信任的“管家”,小區居民真正享受到“不出家門口,找到辦事人”的便利。
今年以來,廣陽區開啟社區管理新模式,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通過黨組織搭建平臺,推動基層社會治理不斷深入。以各小區樓棟、單元為單位,廣泛吸納熱心公益事業的社區居民,建立樓門長隊伍,形成貼近群眾、積極參與、主動承擔、共建共享的網格化管理服務工作格局。目前,廣陽區586個小區共選任樓長2707名、單元長7270名,社區群防群治水平大幅提升,社區治理體系逐步完善。(記者 馬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