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能摘100斤左右,不出村就能輕輕松松掙七八十元,還不耽誤家務活,俺們的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來越好了。”河北省平鄉縣北后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逯月改,在京菊示范基地里一邊采摘著菊花一邊高興地說。
金秋時節,天高氣爽。平鄉縣尋召鄉北后村京菊示范基地里,朵朵京菊在藍天白云下開放,十幾位農民邊摘邊聊,有說有笑,一派喜人的豐收景象。
“以前在外地打工,見了點世面,有了點積蓄,看到家鄉發展環境越來越好,就想回家自己干。”今年38歲的駱玉金是京菊示范種植基地負責人,2019年10月以每畝600元的價格流轉了40畝地,走上了依靠特色種植帶領群眾致富之路。
深入考察市場之后,駱玉金在今年4月份種上了紅薯和京菊。“京菊是藥食兩用宿根草本植物,每畝栽種4000-5000株,每棵苗最低成本5分錢,投入少,好管理,病蟲害也很少,生長期只需澆上兩三次水,到9月份就可以收了。”駱玉金說。
北后村地處平鄉、廣宗、巨鹿三縣交界,是遠近聞名的農業特色種植專業村。“北后村位于漳河西岸,土質水質都很好,又毗鄰中藥材批發市場,特別適合搞中藥材種植。”北后村黨支部書記張愛民說。
建檔立卡貧困戶王蘭珍是第一批在農場工作的農戶。“栽苗、澆水、鋤草、采摘,地里有啥活就干啥活,俺們在一起說說笑笑,就把活兒干完了!”王蘭珍說,采摘期從9月開始,到10月底結束,三五天摘一茬,工費每斤六七角。
“每畝大約能收濕花2000斤,烘干后能出干花300斤左右。按照現在每斤干花30元的價格,畝收入1萬元左右。”駱玉金扳著手指,微笑著估算收成。
畝均收益萬元錢,示范效應漸顯現。北后村村民張士雷了解到京菊不愁銷路好管理、“錢景”廣闊投入小,也萌生了租地種京菊的心思,準備擼起袖子大干一場。尋召鄉封洪康村金銀花種植大戶李國立,聽說了駱玉金種植菊花致富的事情后,也開始計劃著把自己承包的50多畝地改種京菊。
“鄉親們想種菊花,俺現在也算是半個技術員了,正好可以幫幫他們,帶領大家一起致富。”駱玉金信心滿懷地說,目前正著手成立種植合作社,實行“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讓小小京菊花成為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幸福花”。(姚友諒、李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