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高效農業鋪就鄉村致富路
正定縣轉變生產方式推進農業結構調整
金秋十月,天氣漸涼。走進正定縣南樓鄉陳家疃村的秀珍菇生產基地里,一排排菌棒被整齊地碼放在地上,一顆顆蘑菇正爭先恐后地冒出頭來,不時看到有菇農穿梭期間,采摘成熟的秀珍菇。
“這些蘑菇菌棒都是在今年八月下旬培育的,如今到了大量收獲的時候。”生產基地負責人劉瑞告訴記者,今年共種植了75個大棚的秀珍菇,為了能及時采收新鮮蘑菇賣上好價錢,他與菇農在菇棚里從早忙到晚。現在是豐產季,一個大棚一天的產量有500斤至600斤。一年收益約14萬元,經濟效益比較可觀。
在大棚外的廠區,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忙著把剛采摘下來的秀珍菇進行挑選、分揀、稱重、裝袋、放至冷庫,準備發往全國各地市場。據悉,秀珍菇無論是產品還是菌棒在市場上都非常受歡迎,每天都有客商咨詢訂購。陳家疃村生產的秀珍菇采摘后,大多隔天就發往北京、山東等地,基本上不存貨。
從陳家疃村出來后,記者來到位于正定縣新安鎮于家莊村西南的蔬菜大棚,這里新栽種的有機菜花長勢正旺,生機勃勃。“現在大棚內采用滴水灌溉,相比以前的大水漫灌,不僅能節約70%的水,還可以把棚里的濕度降低,減少蔬菜的病蟲害。”于家莊村蔬菜大棚種植戶王小北介紹說,打算等這茬菜花收了以后,再種植上西瓜、哈密瓜、甜瓜、千禧西紅柿等瓜果,發展多樣化的果樹種植。
據了解,為了進一步壯大集體經濟,于家莊村不僅發展大棚種植,還利用高鐵沿線綠化契機,發展林下種植。于家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靜說,優化種植結構在增加集體收入的同時,還能帶動勞動力,促進農戶增收。
近年來,正定縣堅持調結構、興產業、富百姓,大力發展食用菌、大棚蔬菜、甜瓜等優質高效農業,引導農戶轉方式、調結構,實現種有定向,銷有方向,既適應了市場需要,又避免了盲目生產,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記者 劉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