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插上科技翅膀迎來好“錢”景
行唐縣玉亭鄉發展白靈菇種植帶動農戶增收
深秋時節,在行唐縣玉亭鄉河北饒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彩鋼大棚里,一架架肉嘟嘟的圓狀白靈菇長勢喜人,工人們正在采摘、包裹、裝箱……一派繁忙景象。“我們的白靈菇不愁賣,每公斤40元,現在7個大棚每天可采摘1400多斤的白靈菇,效益非常可觀。”公司經理郝軍輝興奮地告訴記者。
緣何郝軍輝說得這么有底氣?原來公司加入了省內頂尖食用菌科研生產專家團隊,有河北農科院專家的技術支撐,把高科技“嫁接”到農業上,讓特色農業增收插上了翅膀,迎來了好“錢”景。
“我們生產的極品白靈菇,享有‘西天白靈芝’美譽,是世界珍貴高端的食用菌,長期食用可增加人體免疫力。”郝軍輝介紹說,公司采用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建造菌包自動生產線,全程不打農藥。并且生產的白靈菇,個大好看,色澤鮮白,平均每個白靈菇凈重400克,深受市場青睞,成為北京新發地的搶手貨。
不僅如此,經過百天培育的首茬白靈菇采摘完畢后,公司對菌棒注入新技術,20天后二茬白靈菇繼續上市,三茬、四茬發展平菇和草菇,進一步延長食用菌產業鏈,讓食用菌借助“黑科技”力量助力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
“白靈菇生產可是用上了我們獲得的國家專利,”河北農科院有關專家告訴記者,“使用我們的專利生產的白靈菇,在形狀、色澤、口感等方面國際上是獨有的,而且專利技術能夠對大棚內白靈菇的溫度及濕度進行自動化控制,在空氣凈化、水凈化方面做到了無菌化生產。”
近年來,行唐縣玉亭鄉黨委、鄉政府積極引導農民發展高效特色農業,積極引進高附加值特色農業項目,助力農戶增收。“我在菇棚里主要負責裝袋、接種、掃菌等,比較輕松,一個月下來能收入2000多元。”玉亭鄉疙瘩頭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習莉笑著說,在家門口就能有工作,已經很知足了。
引進特色項目,造福一方百姓。目前,該公司已吸納周邊村婦女勞動力30余人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8人,平均每人月薪金2400元。
據公司負責人介紹,目前,基地生產尚處于試驗階段,下一步,該公司將在今年下半年擴大生產規模,在現有7個大棚的基礎上,再新建11個大棚開始全面生產。(記者 劉立芳 通訊員 劉梅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