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條件較好的休耕地,種植燕麥、苜蓿等1年或多年生牧草111.48萬畝,種植黃芪、防風等中草藥20.42萬畝;在條件較差的休耕地,采取人工干預方式,促進自然修復49.36萬畝
今年以來,張家口市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連片布局、規模流轉、市場運作、公司經營、綠色發展”的原則,圍繞重要道路、城鎮村莊、重要景區、重點企業周邊和生態脆弱區等重點區域,以扶農公司為主體,統籌休耕種草、地下水壓采、“空心村”治理、易地扶貧搬遷和綠色產業發展,最終達到草原增綠、產業發展、百姓增收的效果,今年全市累計完成181.26萬畝休耕種草任務。
高標準完成土地流轉。該市在確保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穩定的前提下,流轉土地181.26萬畝,簽訂流轉合同10.88萬份,落實小班地塊18418個,涉及61個鄉鎮、778個行政村、10.87萬農戶、30.45萬人。
高水平實現休耕種草。根據壩上地區氣候水文條件、土地類型和農業種植特點,該市科學選擇種草模式,與59家草牧業、藥業公司合作,采取種植飼料飼草作物、中草藥和人工干預自然修復3項措施休耕種草。在條件較好的休耕地,種植燕麥、苜蓿等1年或多年生牧草111.48萬畝,種植黃芪、防風等中草藥20.42萬畝;在條件較差的休耕地,采取人工干預方式,促進自然修復49.36萬畝。
高質量推動產業發展。堅持以種草促增綠,以增綠促增收,充分把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111.48萬畝飼料飼草基地預計年產出干草25萬噸,為大規模牛羊養殖奠定了飼草基礎。20.42萬畝中草藥有水飛薊、柴胡等10多個品種,為壩上地區中草藥產業發展奠定了原料基礎。在草原天路、閃電河濕地公園等景區周邊,選擇花期長、開花艷的品種,種植觀賞性、蜜源性作物26萬畝,為豐富生態旅游奠定了景觀基礎。
高效益促進農民增收。通過土地流轉補助、發展產業帶動、公益崗安置等措施,持續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做到了退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不反彈,實現了就業崗位不減少、農民收入不降低。(記者劉雅靜 通訊員趙彩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