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石家莊一高層建筑外墻保溫層起火,火勢迅速從建筑底層蔓延至頂樓。慶幸的是,由于消防救援的科學處置,大火被及時撲滅,未造成人員傷亡,但也讓高層建筑消防安全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高層建筑滅火為何如此之難?如何避免高層建筑火災?
高層建筑滅火為何這么難?
石家莊市消防救援支隊副支隊長劉勝濤表示,當前建筑越來越高,結構越來越復雜,使得起火后消防救援部門處置的難度也越來越大。
記者了解到,高層建筑發(fā)生火災時,難以展開有效救援,已是消防部門普遍遇到的難題,甚至可以說是世界性難題。
何為高層建筑?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2018年版)規(guī)定,高層建筑是指建筑高度大于27米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米的非單層廠房、倉庫和其他民用建筑。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7年,河北省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高層建筑已達19236棟。
“目前,全亞洲最高的登高消防車,云梯可達101米。即便如此,由于作業(yè)限制條件多,也難以完全保障外部救援的需要。”劉勝濤介紹,石家莊擁有全省唯一的一部101登高消防車,但受場地限制,登高消防車只能在較寬的路面展開,面對快速蔓延的火勢和樓體多個外立面,往往只“顧得了一面”。此外,受撲救距離、天氣等情況影響,登高消防車的有效滅火高度根本無法達到理論值。
“高層建筑火災的撲救難點還在于其建筑特點和結構方式易形成立體燃燒。同時,其復雜的使用功能和布置形式也大大增加了火災撲救難度。”劉勝濤介紹。
何為立體燃燒?劉勝濤解釋道,許多高層建筑內(nèi)部上下貫通,存在大量疏散樓梯、豎向管道井、中庭和玻璃幕墻縫隙等,一旦發(fā)生火災,這些部位都會成為火勢蔓延的途徑,形象地講就是煙囪效應。
“樓內(nèi)撲救時,一般都有毒煙霧彌漫,逐層結構布置均不相同,消防員需全程佩戴空氣呼吸器,中間又要及時更換氣瓶。此外,其間還要面臨許多不可預知的因素,整個撲救過程難度可想而知。”劉勝濤表示。
高層建筑暗藏哪些“引燃點”?
梳理近年來高層建筑火災事故情況,教訓慘痛。
今年1月14日,大連市西崗區(qū)一高層住宅二樓外墻空調(diào)掛機起火,大火迅速蔓延至頂樓;
2020年5月15日,上海市寶山區(qū)祁華路一棟高層建筑發(fā)生火災,為室內(nèi)充電的電動車電瓶故障引發(fā);
2019年12月30日,重慶市涪陵區(qū)踏水橋小區(qū)一高層住宅樓發(fā)生火災,造成6人死亡……
梳理這些火災事故,記者發(fā)現(xiàn),高層建筑的外保溫材料易燃可燃、居民違規(guī)使用電氣設備等情況已成為高層建筑火災事故暗藏的“引燃點”。
“高層建筑外保溫材料依據(jù)燃燒性能分為A(不燃)、B1(難燃)、B2(可燃)、B3(易燃)等級別。”省消防救援總隊的消防專家介紹,有關民用建筑外保溫系統(tǒng)及外墻裝飾防火規(guī)定要求,高度大于等于100米的建筑,其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應為A級;高度大于27米,但不大于100米的建筑,其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應不低于B1級。
北方工程設計研究院的一位工程師告訴記者,2009年以前,高層建筑的外墻材料多從保暖考慮,對防火性要求不高,部分保溫材料耐火性差,燃點較低。
“這一情況導致了近年來高層建筑外立面火災事故的頻現(xiàn)。”劉勝濤表示,除此之外,高層建筑內(nèi)部火災的出現(xiàn),多為電氣火災,包括電路老化、設備過熱、違規(guī)使用大功率電器等。還有一些高層建筑消防設施老舊、缺失,疏散樓梯、安全出口數(shù)量不符合標準,電纜井、管道井封堵未達到消防要求等情況,都增加了火災風險。
對此,2017年,河北省出臺了《全省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綜合治理工作方案》,對高層建筑消防安全作出了具體要求:對消防設施不符合要求的,責令限期整改修復,落實定期維護保養(yǎng)檢測制度,確保完好有效;對疏散樓梯數(shù)量不足的,采取增設室外疏散樓梯等措施;對電纜井、管道井等管井以及電纜橋架封堵缺失或不嚴密的,使用防火封堵材料嚴密封堵。
近日,石家莊消防安全委員會發(fā)布了關于印發(fā)《全市高層建筑消防安全專項整治實施方案》的通知。整治重點包括:建筑外墻外保溫材料,高層建筑電氣燃氣線路敷設使用情況,電動自行車違規(guī)在居民住宅樓內(nèi)停放和充電等情況。
應對高層建筑火患需筑牢“防”線
“應對高層建筑火患,減少火災損失,預防比撲救更加重要。”在一位不愿具名的消防專家看來,高層建筑滅火問題十分復雜,絕非消防部門一家之力能夠解決,需要在建筑設計、質(zhì)量監(jiān)督、行業(yè)監(jiān)管等方面,依靠住建等多部門協(xié)同治理。
“由于高層建筑火勢蔓延快、疏散困難、撲救難度大,不僅應貫徹‘防消結合,預防為主’消防工作方針,更應以‘自防自救’作為高層消防安全的基本原則。”該專家指出,這就要求至少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把控好從建筑設計、施工到日常使用,從建筑硬件、人員素質(zhì)到管理制度等環(huán)節(jié),消除火災隱患,防止火災發(fā)生;二是通過火災監(jiān)測報警、防火分區(qū)、自動滅火設施等措施實現(xiàn)火災的早期監(jiān)測和救援,依賴高層建筑自有的設施和人員控制火災發(fā)展,防止火勢蔓延。
對此,劉勝濤建議應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并筑牢消防安全“防”線。
“以這次石家莊高層建筑火災為例,沒有造成人員傷亡,關鍵在于人員組織疏散及時有力,20多分鐘樓內(nèi)1205人全部疏散完畢,充分說明經(jīng)常開展消防安全培訓、疏散演練的必要性,也印證了落實消防安全職責的重要性。”劉勝濤分析道。
“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最關鍵的還是人。”劉勝濤表示,高層建筑在使用過程中,必須保證所有建筑消防設施和防火設施一直處于正常工作狀態(tài),這就需要社會單位有明確的消防責任人,并且切實發(fā)揮作用。在對高層建筑日常檢查中,重點確保固定消防設施完整、好用,疏散逃生通道暢通,高層建筑內(nèi)的管道豎井、弱電間不存在堆放雜物并鎖閉的現(xiàn)象。加強中控室值班值守制度,發(fā)揮高層建筑內(nèi)微型消防站第一到場力量的救援和處置作用。
“高層建筑的成功救援,除了依靠建筑的防火設施,消防的救援設施等‘硬件’,更重要的是依靠民眾的消防安全意識。同時,具備良好的消防安全知識,還能提升在火災中自救和逃生的成功率。”劉勝濤說。(河北日報記者高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