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驊港一季度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17.48%,港口轉型升級成效持續顯現;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開工建設或竣工投產項目51個,完成投資超百億元,京津冀產業協同繼續深化;308公里堤頂路貫通工程加快推進,滄州市首屆大運河國際馬拉松賽將于9月舉行,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取得新突破……滄州市搶抓國家重大戰略機遇,著力做強京津冀協同發展、沿海經濟帶建設、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三大引擎”,加快構建“一港雙城三帶四區”發展格局,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節點,推動滄州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滄州面臨諸多重大機遇和比較優勢,全市上下正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動力,大力發揚‘嚴細深實快’作風,深入推進‘三重四創五優化’活動和‘拆違建、促創城、暢交通、增綠量、優環境’工作攻堅,積極對接京津和雄安新區,深入推進沿海經濟帶建設、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等,加快推動滄州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滄州市委書記王景武說。
京津孵化、滄州轉化,打造產業協同發展新標桿
3月12日,滄州市為百度Apollo頒發了首批自動駕駛示范運營通知書,標志著我國首個跨主城區的城市開放路網從測試向商用邁進。
滄州市堅持在與京津雄全方位對接合作中加快發展自己,著力引進更多先進制造業、高端服務業、文旅融合產業以及科技研發機構落戶,打造產業協同發展新標桿。
強化創新引領。按照“京津孵化、滄州轉化”思路,打造協同創新共同體和快速轉化主陣地,吸引更多優質項目向滄州匯聚。目前,以北京現代滄州工廠、北汽新能源(黃驊)產業基地為依托,滄州市整車生產能力達到90萬輛。在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北京的藥企、天津的大學和河北的生產要素日益緊密融合,正在催生千億元級的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集群。滄州市還成功引進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滄州創新基地、北交大軌道交通綜合研發實驗基地等多個高質量京津冀產業協同項目,助力加速形成發展新優勢。
搭好承接平臺。全面提升滄州渤海新區、河間國家再制造產業示范基地等五大平臺承接能力,構建起定位清晰、布局合理的承接體系,實現協同融合發展。截至目前,滄州引進北京服裝服飾批發商戶1萬余戶,560家服裝服飾加工企業入駐明珠國際服裝生態新城。積極探索與京津雄共建共管共享的園區建設模式,進一步創新各項政策措施,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確保項目進得來、留得下、發展好。
截至目前,滄州市累計引進京津合作項目1700多個,協議總投資6820億元。
港產城協調推進,打造沿海經濟帶發展新高地
處于“一帶一路”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交匯點上,滄州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舉全市之力加快渤海新區開發建設,推動港產城協調并進,持續興起“大開發、大建設、大開放、大發展”熱潮,打造沿海經濟帶發展新高地。
加快港口轉型升級。積極推進集裝箱、原油、LNG、散雜貨等總投資274億元的13個碼頭建設。抓好集疏運項目,布局20個鐵路沿線“無水港”,引導大宗貨物“公轉鐵”“散轉集”。加強與天津港等沿海港口企業合作,開辟至寧波舟山港、上海港、廣州港和摩洛哥等內外貿航線,積極融入環渤海世界級港口群。
促進臨港產業聚集。聚焦綠色石化、生物醫藥、現代物流、裝備制造、通用航空等主導產業發展,大力推進中海油中捷石化與中石化滄州煉化、鑫海化工三方合作發展,以及化工新材料升級改造等重大項目,做大臨港產業集群。擴大戰略交流合作,打造國際大企業、央企國家隊、行業排頭兵集聚發展的“黃金灣”。
推進渤海新城建設。圍繞中心城區與渤海新城相向對接發展,全面建設新城起步區“九路三互通”“七河一堤”等城市先導工程和中東歐商務中心等59個城市標志性工程;抓好恒大文旅城二期、奧特萊斯國際購物小鎮等文旅項目,推動濱海漁村游與港口工業游聯動發展,打造全面開放、繁榮宜居、綠色智慧的現代化濱海新城。
持續擴大對外開放。高質量推進中國-中東歐(滄州)中小企業合作區建設,截至目前,合作區已落地和簽約中東歐項目40余個,中東歐特色商品展銷中心已正式運營。滄州黃驊港綜合保稅區首期具備封關驗收條件,嘉好糧油和泰地公司北方總部、石化電商平臺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對外開放步伐進一步加快。
修通堤頂路,一體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去年以來,滄州中心城區及大運河沿線縣(市)段堤頂路硬化、貫通、美化工程相繼開工建設,同步做好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系統基礎設施建設。今年5月,全域大運河308公里堤頂路將全線貫通。
滄州市堅持運河全線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風格,統籌產業、城鎮、生態、交通、文旅各項功能,一體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帶動中心城區和各縣城加快擴容提質。
打造大運河文化展示帶。啟動南川樓和朗吟樓風貌復現工程,高標準規劃建設中國大運河非遺展示中心、滄州市大運河文旅服務中心和中國大運河非遺公園項目,真正讓大運河歷史和文化“活起來”,全面助力生態新城崛起。
打造大運河生態景觀帶。啟動百獅園、佟家花園段生態修復及環境整治項目,實施南運河補水和河道清淤整治,推進南水北調東線二期工程繞行中心城區,構建綠色生態閉環水系。
打造大運河全域旅游帶。在加快大運河全線堤頂路連接貫通的基礎上,全力推進大運河國際馬拉松賽道、百度Apollo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項目行車道,以及中國滄州國際馬術中心、吳橋雜技山水等特色小鎮建設,扮靚大運河沿線風光。
打造大運河特色產業帶。謀劃布局商、文、購、娛等多個功能組團,大力發展文化創意、設計研發、高端商務、總部經濟、精品會展等產業,讓千年大運河綻放更加奪目的光彩。
滄州市把包括大運河中心城區段堤頂路貫通整治項目在內的大運河治理修復提升工程,列入今年全市民生實事項目,5月份項目完成后,大運河部分河段可滿足小型游船旅游觀光通航需求,為南運河滄州市區段增添新活力,提升大運河和中心城區整體形象,讓市民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記者張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