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記者在保定市優化政務服務環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該市行政審批局在營商環境優化方面頻頻發力,以打造全省領先、全國一流服務平臺為目標,圍繞項目落地、企業成長、群眾辦事等推出“最強政務服務包”,開創審批極速模式。
項目服務“一鏈辦”
為推動產業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早見效,保定市行政審批局對企業開辦、工程建設、竣工投產、生產準營等階段涵蓋的所有審批事項進行審批流程再造,實施“拿地即開工、竣工即投產、生產即準營”“一鏈辦”審批服務。可減少申請材料60%以上,辦結時限壓縮到原定時間的1/3,一些重點行業的辦結時間甚至能夠壓縮到原來的1/4到1/5之間,審批效率大幅提高。
推進“一業一證”
該市行政審批局選取與人民群眾生活和消費息息相關、涉及量大面廣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相關行業,在全市范圍內分批分步推行“一業一證”改革。
“一業一證”改革是以企業經營周期為考量,在不取消現有行政許可事項,不改變行政許可的實施主體、法律效力和法律關系情況下,對一個行業現有的多個許可證實施物理打包,通過再造行業管理架構、審批流程、審批導引方式、行業審批條件、許可審核程序,將一個行業多張許可證信息以多種形式(標注、二維碼)加載到行業綜合許可證上,實現“一次告知、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同核查、一網聯動、一證準營”。
打造全流程智治支撐
圍繞“便利辦”,建立一站式服務機制。市本級943項政務服務事項已實現網上可辦,可辦率達99%以上;開展政務服務便民利企提升活動,推進政務服務事項“五級四同”,賦權121項政務服務事項,“一網一站”通辦覆蓋了全市22個縣(市、區)的284個鄉鎮(街道)、5464個村;打造“冀時辦”智慧政務,182項便民服務應用上線“冀時辦”,辦事群眾可享受“指尖辦”。
圍繞“就近辦”,建立縱橫聯辦服務機制。實施“雄保通辦”“跨縣聯動”“多地協辦”等多種審批模式;推進藥械經營審批制度改革,實施遠程審方、“市縣聯辦”,企業就近申請,材料網上流轉,數據共享復用,審批再提速66%;與9省17市建立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合作聯盟,涉及醫保、社保、不動產登記、公積金、企業開辦等138項事項實現“異地辦”。
圍繞“一次辦”,深入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服務。構建“全事項、全鏈條、全流程、全環節”相互協調的標準體系。目前,182項政務服務事項全部納入標準化管理。推出了“開餐館”“開公司”等25類“一件事”“百事通”套餐,通過前臺“一口受理”“一表申請”,后臺分類推送審批,出具許可文書和證照,實現“統一發證”。目前,已完成25個套餐線上運行,辦理套餐服務56件。(記者王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