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話
中國大運河,萌芽于春秋,形成于隋朝,興盛于唐宋,取直于元代,滔滔奔流2500年,縱貫南北1747公里,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是中華民族活著的、流動的精神家園。
河北段大運河包括北運河、南運河、衛運河、衛河及永濟渠遺址,并包括按照國家規劃統一納入的雄安新區白洋淀與大運河連通部分,河道總長約530余公里,流經廊坊、滄州、衡水、邢臺、邯鄲及雄安新區五市一區的21個縣(區、市)。
即日起,記者帶您自南向北行走河北段大運河,展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河北亮點。
循著河北段大運河河道一路北上,拾憶輝煌魏州是一個繞不開的點。
昔日魏州,便是今日的邯鄲市大名縣。盛唐時期,大運河永濟渠縱貫南北,舟楫縱橫、商貿繁華,將魏州城潤澤成唐代第三大城市,為之后成為北宋陪都——北京大名府埋下伏筆。
此后,才有大水漫溢,巍巍大名府被徹底淹沒,于距舊址西南五里重建府城——明清古城。
一座是被掩埋的遺址,一座是保留完整的城址,兩座城池皆因大運河或興或廢。對大名縣來說,無論是追憶興衰歷史,還是謀劃美好未來,大運河從未缺席。
在古今碰撞中勾畫新圖景
登臨明清古城北城墻,就在眼前,永濟渠的一條分支繞城而來,城貌不大相宜的古城區與新城區在此交匯,恍若一場穿越時空的相遇。
5月17日至18日,記者沿著大名縣大運河發展脈絡,訪古城、進村莊、看非遺,一幅衍生在大運河文化中的縣域發展新圖景,漸漸清晰。
大名縣發展改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縣大運河歷史文化遺存眾多,有不可移動文物198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國寶級文物1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項。
近年來,結合大運河沿線資源分布和未來產業發展,大名縣規劃了“一帶、兩城、四鎮、多節點”的運河文化帶發展格局,即統籌推進大運河文化旅游產業帶建設,打造大名府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大名府明清古城文化旅游區,推進艾家口古鎮、龍王廟古鎮、金灘古鎮、營鎮古鎮建設及特色景區點建設。
“艾家口古鎮位于明清古城以南,大運河歷史遺存較多,文化底蘊深厚。”艾家口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蕾介紹,當前,該公司正積極推進總投資約16億元的運河古鎮艾家口項目,通過建設大運河文化生態公園、艾家口古鎮核心區,恢復歷史文化節點等,多點展示大運河文化,打造特色旅游小鎮。
在發掘保護中重現輝煌
陽光明媚,麥浪滾滾。5月17日,在美麗的大街鎮雙臺村,大運河項目大名府故城遺址考古項目負責人任雪巖帶領7名隊員對故城內城北墻東段進行考古挖掘。
“到今年10月份,內城的基本形態就可以逐步顯現出來。”任雪巖介紹,經過3年多的勘探準備,目前已初步確定大名府故城遺址的平面城市布局由外城、內城、宮城三大框架組成,內城基本形態的確定,將對研究北宋時期都城考古提供重要依據。
“在發掘保護中重現昔日盛況,是大名縣開展文化旅游城市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大名縣發展改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縣歷史遺存空間清晰,建筑整體風貌、空間尺度保存較為完整,地方建筑特色濃厚。近年來,該縣搶抓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歷史機遇,高度重視古城文化旅游設施建設及文物保護工作,2009年以來,先后對明清古城城墻、內環城馬道等進行了修復。持續組織開展大運河文化資源調查工作,面向全縣征集傳統技藝、民間戲曲、漕運歷史及與運河有關的民間文學、傳說民謠、回憶見聞等,挖掘整理大運河文化遺產。同時,積極推進大名府故城遺址、永濟渠舊址考古勘探發掘,修繕復建明清古城歷史風貌,開展縣校合作、考古研究,努力講好大運河故事。
在匠心傳承中開啟新篇
小磨香油、五里居香腸、二毛燒雞、草編……在大名縣,傳承數百年、上千年的老字號和老手藝不勝枚舉。追溯創始源頭,都離不開大運河帶來的漕運繁盛、商賈云集時期。
“大運河沿岸種植的小麥,為草編技藝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草編藝術傳承人王群英告訴記者,清代雍正年間,草編技藝從山東掖縣通過船運流入大名縣境,主要集中在衛河以東地區,到清朝末期,大名縣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編草編。
王群英介紹,近年來,在傳統草編匠心傳承的基礎上,她將草編與歷史文化、美術相結合,創作了臉譜系列、時裝系列、屏風系列、國畫系列等十大系列、上千品種,深受人們喜愛。2008年6月,大名草編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不止技藝傳承,還有精神傳承。依河而建、依河而興的金灘鎮在明清時期最為繁華,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智慧勤勞的優秀兒女,革命先烈郭隆真就是最杰出的代表。
“當年,郭隆真正是沿著運河乘船北上,到天津直隸女師讀書時,和周恩來、鄧穎超等同志成立了覺悟社,走上了革命道路。”郭隆真紀念館館長代俊軍介紹,2021年春節期間,慕名來參觀郭隆真舊居的游客每天達500余人。當前,金灘鎮以“非遺文化、旅游度假、智慧互聯網、田園生活”為定位,加強運河故道文化公園、大堤路、郭隆真舊居等重要節點建設,致力于打造運河特色小鎮。
一座座興廢的城池、一處處珍貴的遺存、一段段如風的故事,賦予大名縣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在駛向未來的航程里,期待大名創造出一個底蘊厚重、別具特色的大運河文化旅游目的地。(記者 信賀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