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棋塞公路的棋盤山街北至哈里哈鄉三義號村路段兩側的田間,放眼望去,綠油油的馬鈴薯苗隨著微風起伏,長勢喜人;東山的五角楓、云杉、山丁子都在煥發出勃勃生機;路南的圍場碩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廠房林立,鍍金牌子格外醒目耀眼……該縣興棋薯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圍場碩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經營不斷壯大,僅種植、養殖年收入就達到200多萬元,這些豐碩的成果,與經理李春林的苦心經營是分不開的。
李春林初中畢業后,回到家鄉棋盤山村,開始做小買賣。經過20多年的打拼,他一點一點地積攢了資金,就想帶動老百姓共同走科技致富之路。
“我在2015年成立了圍場興棋薯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社員80人。當時流轉土地600畝,全部種植馬鈴薯。社員們在此參與生產掙工資。可是一位農戶的土地在中間,不同意流轉,嫌轉讓金少。但是我堅定了信心,苦心經營,科學管理,秋后喜獲豐收,收入30多萬元。”李春林回憶說,第二年,那位不愿流轉土地的農戶主動找來,將10多畝土地流轉,并加入了合作社。
2018年春季,李春林投資200多萬元,在棋盤山村4組西山腳下,建起占地4畝、1600多平方米的牛舍及青儲窖。購進基礎母牛40頭,繁殖育肥。800畝流轉的土地全部種青儲玉米。僅飼料一項年收入30萬元。現在發展到基礎母牛150頭,累計育肥出欄100多頭。年盈利50萬元。
“2018年1月,我在棋盤山牛角溝承包荒山600畝,雇工栽植了油松、樟子松、云杉、山丁子等苗木,現在長勢良好,增值空間大,經濟效益可觀。”李春林臉上寫滿了自豪。
小馬奮蹄嫌路窄,雛鷹展翅恨天低。去年4月,李春林注冊資金500萬元,成立了圍場碩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入股股東5人,現在發展到20人。公司年經營牧草3000到5000噸、精飼料600到1000噸,年收入80萬元,股東分紅20萬元。
李春林憑著務實創新的干勁、持之以恒的韌勁,打拼10多年來,成為圍場種植養殖的帶頭人,科技致富“狀元郎”,被該縣科技地震局樹立為科技致富帶頭人標兵。(通訊員王東嶺、王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