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瘠,是不少人對沙土地的固有印象。但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新樂,老鄉們變沙地為資源,找到了最適合在沙土上種植的農作物,而且還形成了極具特色的沙土經濟,發展起一份助農增收的“甜產業”。
新樂西瓜論個兒賣
“我們新樂西瓜論個兒賣,都是禮品瓜,4個一箱賣到130到160元,銷路不愁,一畝西瓜收益3萬多元。”日前,在新樂市邯邰鎮小流村的西瓜大棚內,新樂市國鋒西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韓國鋒樂呵呵地說。
韓國鋒以前主要以打工為生,一年到頭,手里攢不下多少錢。1998年,在外打工3年的他看到兒時的玩伴在老家種大棚西瓜發展得很好,相比之下,自己的境況卻不盡如人意。加之政府鼓勵村民圍繞種植結構調整,發展高效設施農業,韓國鋒有了回家種地的念頭。“我想,干農業肯定沒錯,于是就承包了8畝地,建起了大棚,種上了西瓜。”他說,頭一年就翻了身,賺了人生第一桶金,更加信心滿滿。
第二年,韓國鋒開始擴大種植面積。那些年,新樂西瓜種植面積逐年遞增,也連年豐收。2011年,韓國鋒又承包了50畝地建設了西瓜種植基地。可隨著產量的增加,西瓜的價格逐漸下滑。看到這種狀況,韓國鋒又有了新想法。“以前我們種的是圓滾滾的大西瓜,同質化嚴重,賣不上價錢,于是我開始轉型,種植市場上稀有的精品‘4K’西瓜。”他說,精品“4K”西瓜個頭兒大小適中,經過包裝成為禮品西瓜,一上市就備受青睞。
“我們的西瓜雖然個頭兒小,但是口感好。”韓國鋒說,近年來,新樂瓜農通過種植“4K”西瓜、“2K”西瓜、彩虹西瓜、黑金西瓜等品種,走上了精品西瓜種植道路。
科技支撐提檔升級
精品西瓜種植離不開科技的支撐,新樂西瓜采用土壤基質改良、微滴灌、水肥一體化、熊蜂授粉等一系列種植黑科技,讓西瓜論個兒賣成了現實,每個瓜能賣三四十元,甘甜的西瓜為瓜農帶來了甜美的好日子。
“我們還發展了高品質康養西瓜,富硒、綠色無公害,受到市場廣泛青睞。這種西瓜市場價格比禮品瓜還高出很多倍,依然熱銷,西瓜還沒熟就已經預訂出去了大部分。”韓國鋒說。
品種不斷改良,新的種植技術相繼應用,大棚設施也在提檔升級。這些年,新樂西瓜產業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在新樂市國鋒西瓜專業合作社種植基地,記者看到一排半自動化、智能化大棚,里面是鋼架結構,與以往水泥柱結構的大棚相比,大大節省了空間。“以前在瓜棚打理瓜果時,得時時刻刻注意那些柱子,現在方便多了,溫室大棚空間寬敞,也比較高,抗風抗壓。”韓國鋒說,“你看,現在大棚通風只要一個按鈕操作就行,不像以前需要人工去一點點掀開,效率低不說,還擔心把棚膜拉壞了。”一邊說著,韓國鋒把紅色按鈕按下去,棚膜一點點自動掀開。
“原來覆蓋在上面的棚膜,每年因破損更換,花費的材料、人工費用也不少,要是趕上下雨下雪,還會給裸露的土地帶來各種病蟲害隱患。”韓國鋒告訴記者,設施大棚的升級還得益于政策支持。“現在還有補貼,兩三萬元的普通大棚,政府給補貼1萬元,四五萬元的能給補貼到2萬元,還是很劃算的。”
2020年,新樂市針對西瓜大棚升級出臺了《關于加快西(甜)瓜生產設施提檔升級的獎補辦法》,對在規劃示范區的1.05萬畝土地上新建改建日光溫室、鋼架大棚的農戶進行獎補,進一步促進西瓜產業又好又快發展,激發西瓜產業活力。
打響新樂西瓜品牌
作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新樂西瓜”因其瓜瓤脆沙甘甜、多汁爽口的品質,深受市場認可、消費者歡迎。2020年,新樂市聚焦特色農業產業、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挖掘特色沙地農業發展潛力,以“特色農業、沙地經濟”為切入點和落腳點,打造“西瓜小鎮”。項目核心區占地約345畝,預計總投資1.6億元。其中一期建設包括西瓜博覽館、交易市場、景觀和基礎配套設施以及智慧農業科技中心。二期工程將建設入口服務區、采摘休閑區等,進一步拓展“西瓜小鎮”的功能。作為新樂市特色沙地產業現代化和高效化發展的引爆點和突破口,“西瓜小鎮”將成為帶動鄉村產業跨界融合發展的重要平臺。
通過“西瓜小鎮”建設帶動沙地產業的融合發展,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廣大農戶和現代城鎮產業發展有機銜接,成為新樂市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該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科科長李明說:“下一步,我們還會進一步打響新樂西(甜)瓜品牌,在打造經濟、實用、可供游客觀光采摘等設施精品西(甜)瓜生產片區等方面進行更多探索。”(記者 康義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