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記者在位于魏縣的河北綠珍食用菌有限公司看到,一排排銀耳房內,一朵朵潔白的銀耳如花綻放,工人們正擼起袖子緊張地采摘。
“公司占地348畝,年產銀耳、雪耳1500萬棒,年產值1.2億元。”河北綠珍食用菌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全軍告訴記者,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公司已產業幫扶243個村1641戶,通過銀耳產業實現農民增收和剩余勞動力就業。
鄉村振興,希望在產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抓手。
作為我省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近年來,河北綠珍食用菌有限公司發揮龍頭企業領軍作用,加強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加快新產品研發進度,探索出一條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農戶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徑。
新科技支撐產業發展
2018年,河北綠珍食用菌有限公司從福建古田引進銀耳品種進行試種,通過對品種、設施大棚、設備進行改良升級,讓古田銀耳在魏縣“落地開花”,帶動鄉村產業的發展。
如何培育生產出高質量、高產量的銀耳?河北綠珍食用菌有限公司技術主管黃盛強告訴記者,公司的銀耳菌種是從古田引進的Tr21,剛開始試種的時候有點“水土不服”,經過科研人員一年的馴化,菌種的生長已經適應了河北當地的氣候條件。
“銀耳生長的環境需要恒溫,公司采用的愛爾蘭大棚,以空調為主要設備,可以讓銀耳一年四季生長,不受春夏秋冬的溫度限制,現在培育出來的銀耳產量高、品質好,在北方很有發展潛力。”黃盛強說。
河北綠珍食用菌有限公司通過加強和完善銀耳種植基地基礎設施,推廣一體化等設施設備,建立銀耳優質、高效標準化生產操作規程,提升銀耳種植科技水平,建設銀耳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穩步推進了銀耳產業的規?;⒓s化發展。
“公司定期聘請專家團隊開展食用菌種植技能培訓。”河北綠珍食用菌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玉浩說,最近三年,公司組織食用菌技能培訓985人次,提升科技發展能力和產業工人技術水平,努力實現食用菌產業高質量、高效率、可持續發展。
產品定制引領企業方向
在河北綠珍食用菌有限公司的培養房內,記者見到正在整理菌棒的出菇組組長蘇雙燕。“在這些菌棒上生長出來的銀耳主要用于深加工,針對不同年齡的消費者生產出不同的銀耳產品。”蘇雙燕說。
“目前公司主要生產干銀耳、鮮銀耳、銀耳紅棗蓮子湯等產品,主要采取線上、線下以及社區團購平臺等營銷方式,銷往北京、上海等20多個大中城市。”周玉浩告訴記者,公司正在探索將水果、蔬菜、堅果等加入銀耳中去,生產適應不同人群口味的銀耳產品。
魏縣是中國鴨梨之鄉,河北綠珍食用菌有限公司將鴨梨與綠珍銀耳進行融合,生產出的鴨梨銀耳湯廣受社會好評。如今,公司通過引領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有效帶動當地農戶實現增收致富。
“企業+IP”讓傳統產業煥發新活力
發展魏縣銀耳產業,做好銀耳品牌培育工作,是河北綠珍食用菌有限公司接下來的發展方向,也是魏縣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的一項有力舉措。
“食用菌產業具有周期短、成本低、見效快、好管理等特點,且原料就是農產品下腳料,如玉米芯、果木枝條等,在廣大農村有著豐富的資源。”周玉浩指著生長出來的銀耳告訴記者,通過種植食用菌,可以變廢為寶,增加農民收入。
“為了保障農戶的利益,我們打造出‘企業+IP’的模式,以基地為依托,以銀耳標準化管理技術為抓手,輻射和帶動周邊農戶實施銀耳標準化管理模式。”趙全軍說,目前公司從精品銀耳品質管理、品牌打造、包裝銷售入手,進行銀耳品牌培育,切實提升魏縣銀耳質量,樹立魏縣銀耳品牌形象,進一步占領精品銀耳高端市場。
除此之外,公司還推行“統一建棚、統一供種、統一制棒、統一技術、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和分戶管理”生產模式,計劃在每一個鄉鎮建設一個食用菌示范培訓基地,帶動全縣農村、農戶發展食用菌產業,加快全縣鄉村振興步伐。
談起食用菌產業在推進融合發展方面的規劃,趙全軍表示,公司正在加快食用菌產業與食品加工、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產業融合,鼓勵發展“食用菌+保健飲食+文化創意”的新模式、新業態,推動傳統特色農業向三產融合轉型升級。(記者 喬婭 吳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