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上午,文安縣德歸鎮何黃甫村黨支部書記何利平像往日一樣,戴著草帽來到村口玉米地里和村民交流新一季玉米的種植情況,玉米地旁就是去年疏通用于灌溉的溝渠。
“給何書記報個喜,今年咱家的40畝小麥全部豐收,現在澆水跟得上,玉米也得豐收。之前小麥畝產最多900斤,現在大家引溝渠里的水灌溉,今年畝產達到了1200斤以上,能不高興嘛!”村民何志清笑著說。
“這幾年鎮黨委和鎮政府給咱們疏通了溝渠,村里的7000畝地再也不愁灌溉了。這溝渠里的每一滴水都是寶貝,咱莊稼人看到水就高興!”時下,德歸鎮的小麥收割已經收尾,得益于鎮里對溝渠進行了疏通引水,小麥喜獲豐收,目前正在進行玉米播種。
德歸鎮作為文安縣的傳統農業大鎮,耕地總面積約8萬畝。今年小麥種植面積約1.8萬畝,農田用水量較大。往年農民種地“靠天吃飯”,糧食產量不穩定,直接影響著百姓收入。如何保障基本農田的灌溉,提高農作物產量,就成了德歸鎮黨委、政府和百姓心中的大難題。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德歸鎮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聚焦農民最關心的基本農田灌溉難題,采取有力舉措,搶抓有利時節,在原有基礎上加大河道清淤,助力農業生產。
“老百姓種地不容易,咱們必須把溝渠疏通好了,讓農民踏踏實實地給地澆上水,多收糧食多掙點錢。”德歸鎮黨委書記竇博華介紹,為解決這一難題,2020年以來,該鎮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多次帶著問題深入到田間地頭、河道溝渠進行實地查看,走訪調研,與村干部、農民溝通交流了解具體情況,研究解決辦法。
該鎮決定結合本鎮實際,充分利用上游水源充沛這一有利條件,進行河道清淤引水。為不讓農民錯失農田灌溉的黃金時節,鎮主要負責人帶領部分鎮村干部主動放棄休假時間,投入人力、物力、財力,雇用大型機械加班加點對轄區部分於堵嚴重的溝渠實施了清淤,五月初全部完成疏通。截至目前,該鎮先后進行河道清淤9000余米,解決了轄區近6萬畝農田灌溉問題,涉及12個村街,得到了轄區廣大群眾的認可,真正做到了把實事辦好、辦到群眾的心坎上。(記者 陳正 李博宇 通訊員 呂滿紅 王亞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