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海港區因地施策,確定易積水點改造點位方案,在保障高質量施工前提下,搶抓工期,趕在主汛期來臨前,通過重建地下雨水排水系統,新增收水口等措施,完成紅旗路等路段雨水管網整體改造工作,解決原有雨水系統老化及排水能力不足等問題,經數次短時暴雨,均未出現嚴重內澇積水,逢雨必重澇問題得到顯著改善。
全時備汛,積極應對極端氣象。海港區市政工程管理處緊盯氣象變化,依據暴雨預警,提前動員部署,主動啟動防汛預案,檢查移動泵車、小型水泵,清點、裝載防汛器具物資,啟用易積水點監控系統,全體防汛人員進入防汛狀態全時待命,繃緊防汛神經,視雨情為命令,確保暴雨初始即刻快速反應,趕赴積水區域,排解內澇,保障交通順暢,最大限度降低城市道路積水對正常交通與市民生活帶來不良影響。
持續排澇,間歇降雨堅守不懈。海港區持續提升內澇風險預警意識,時刻關注雨勢,高度重視內澇風險,嚴防死守,防汛工作人員牢牢盯在道路易積水點位上,在風雨中堅持值守,全時無休。防汛指揮車不間斷在城區各個主次干道及易積水點位進行反復巡查,時刻檢視積水情況,通過通信平臺實時反饋,統一調度,根據積水程度,采取妥善處置措施,設置防汛水馬隔離墩、防汛警示標志,安排專人對過往行人、車輛進行積水示警與交通疏導,并通過人工清理雨水井周邊雨水沖刷堆積的雜物,疏通雨水管道、清掃積水,加快排放速度。針對積水較重路段,架設小型水泵等抽水設備,采取機械排水方式,隨澇隨排,做到“小雨不積水,大雨退水快”,防止嚴重內澇問題的發生,保障交通正常通行和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記者張寶林 通訊員汪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