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市作為國內外知名濱海旅游城市,擁有162.7公里優美綿長的黃金海岸線。由于受臺風、海洋水動力等因素影響,多年來海岸遭到侵蝕,濕地功能退化。從2018年起,秦皇島市強力打響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修復海洋生態。
在修復與治理過程中,秦皇島市摒棄“景觀”思維,運用“簡法”思想,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方式,力爭將近岸海域恢復到最原始的自然狀態,將人為干預的影響最小化。
盛夏時節,位于北戴河的淺水灣浴場游人如織。大家踩過松軟的沙灘,踏著舒緩的海浪,盡情享受著“沙軟潮平”帶來的無窮樂趣。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大海邊,跟電視里看到的不一樣,沙灘很大很大,比我想象的大很多,我特別喜歡這里。”來自河南的梅女士站在海水中,拿著手機不停拍照,她興奮地告訴記者,希望以后能到秦皇島養老。
游客們如今享受的“沙軟潮平”,在2018年之前可不是這樣。河北省海洋地質資源調查中心海岸生態修復所副所長朱磊介紹:“修復前這段海岸侵蝕十分嚴重,沙灘基本被侵蝕殆盡,一部分木棧道也被沖毀,海水甚至威脅到了后方的濱海大道。”
淺水灣浴場是金屋至淺水灣浴場侵蝕岸段沙灘修復工程的一部分,這個項目2018年啟動,制定了包含灘肩補沙、覆植沙丘、水下沙壩、離岸潛堤、沙堤等多重防護體系的生態修復方案,其中,灘肩補沙3.5公里,覆植沙丘3.5公里。朱磊指著右側已經郁郁蔥蔥的覆植沙丘說:“特別挑選了適合本地的綠化品種,大幅提高了成活率,通過在沙丘上種植植被,達到防風固沙的效果。不光在沙灘上面,在海里還有一些防護措施,比如海中有人工沙壩、離岸潛堤,還有沙堤,沙灘只是一部分。”
傍晚時分,走進位于山海關老龍頭東側的陽光浴場,寬闊平坦的海灘上十分熱鬧。烈日漸漸退去,人們登上快艇,出海吹風,大人帶著孩子跳入大海,嬉戲游泳,享受清涼。
這里是最近修復完畢的鐵門關至哈動力岸線整治工程現場,河北省海洋地質資源調查中心海岸生態修復所工作人員趙友鵬用數字給記者做了比較:“修復之前,整個海灘寬度大概是10到25米。最東側的沙灘基本沒有了,喪失了浴場沙灘功能。修復之后,沙灘平均寬度達到了80米,大大增加了游客的親水性,恢復了整個海灘的自然屬性。”
鐵門關至哈動力岸線整治修復工程共整治海灘2.5公頃,修復岸線長度1800米,建造了2座水下沙壩。趙友鵬介紹:“工程專門采用了‘沙丘-海灘-沙壩-潛堤’生態修復模式,技術水平達到了國際同類水平,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還獲得了海洋工程科學技術二等獎,治理效果非常顯著。”
在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中,秦皇島市在重點海域實施了金屋至淺水灣浴場侵蝕岸段沙灘修復、鐵門關至哈動力岸線整治修復等9項修復工程,其中沙灘修復7項,濕地修復2項。目前所有工程都已完工,完成岸線修復長度14.39公里、濱海濕地修復面積530公頃。通過綜合治理,有效遏制了沙灘侵蝕退化趨勢,增加了濱海濕地生物多樣性,改善了近海生態環境,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旅游和休憩空間。(記者楊利光 王震軍 實習記者郭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