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文安縣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挖掘文化資源,促進文旅融合,講好文安故事,真正把文安打造成為京津冀地區獨具魅力、功能完善的郊野旅游、休閑康養勝地,為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洼淀文化固文旅之基
8月的趙王新河,河水清澈,河面寬廣,蘆葦叢生,一幅水鄉風景。
源遠流長的歷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都是文安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豐富資源。該縣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5項、省級9項、市級39項,位列全國縣級前列。其中,左各莊桿會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八卦掌創始人董海川,藝驚武壇,享譽海內外;素有“馬氏塑其胚胎,朱氏雕鏤彩繪,以成美器”之說的朱派西河大鼓名滿京津;蘇橋飛叉會將通背、太極、花叉三技融為一體名揚天下;里東莊音樂老會曲目豐富、技藝精湛,是古老而聞名的藝術瑰寶。
文安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現有不可移動文物(古墓葬、古遺址、古建筑及各類石刻等)共177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其中,燕南長城遺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現有各類歷史時期館藏文物(總賬登記)共155件(套)。其中,三級文物11件。這些文物遺存基本上代表了文安歷史發展的全過程。
項目為引釋放發展活力
打造五大旅游高地。該縣在東部依托投資100億元的文安北部科技新區建設,分期推進左岸水鎮、萬畝荷花濕地項目;在西部依托投資50億元的新鎮古文化街,向南延展,持續投資130億元,打造集度假養生產業鏈集群發展、休閑康養、生態旅居為一體的宜業生態頤養小鎮;在南部依托投資4.2億元的綠海天成萬畝林果基地建設,種植美國紅楓、法國梧桐、日本櫻花、銀杏、流蘇等名貴樹種,打造休閑農業風情區;在北部依托投資98億元的京津冀魯能領秀城,著力推進總投資16.75億元的首創奧特萊斯、阜外康養中心、葡萄風情園、希爾頓花園酒店等項目,打造京津冀地區示范性現代化生態園區;在中部以縣城為中心重點推進投資4.6億元的縣文化藝術中心、50億元的紅星美凱龍、2.6億元的環城水系綜合治理等項目建設,讓水鄉水韻、蔥蔥綠色掩映交織,現代文明與生態環境相互輝映,打造文安特色,彰顯文安氣派。
多種載體唱響文旅品牌
2021年,世界旅游小姐中國河北賽區總決賽將走進文安。屆時,文安博大精深的非遺文化、歷經滄桑的古城墻、風光秀麗的趙王新河洼淀景觀帶、展現文安發展歷程的大清河人文紀念館等城市名片將會一一呈現在世人面前。
近年來,文安通過 “文旅+”模式,不斷推動高質量發展。2019年,該縣成功舉辦了以“生態、文化、創新、發展”為主題的首屆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唱響了“西有雄安 東有文安”的旅游文化品牌。2020年,該縣作為承辦以“賞人文東淀,游樂道廊坊”為主題的廊坊市第五屆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大會的主會場,精心打造了大清河人文紀念館、趙王新河洼淀文化景觀帶、縣文化藝術中心、文安魯能生態城馬術表演等精品旅游新業態。(通訊員閆瑋 王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