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衡水市生態環境局獲悉,今年1至6月份,衡水市國控斷面水質穩中向好,7個國控斷面平均水質全部達到Ⅲ類,縣級市以上城市集中式地下水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衡水市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著力補短板、強弱項,進一步加大水污染治理、加速水生態修復、加強水資源保護,以“三水共治”的強有力措施,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
該市加強衡水湖治理與保護,完成衡水湖生態環境專項調查及安全評估,推進湖底地形及水動力平衡調查、衡水湖水生態環境健康現狀調研及承載能力分析,為科學施治提供有力支撐;有序開展常家宜子和王家宜子等村莊生態搬遷工作;推進濕地建設與恢復,實施衡水湖自然保護區西湖生態修復基礎數據測量、增殖放流、西湖魚塘生態修復、藍藻觀測站籌建等項目。
為及時發現、處理、解決斷面達標方面的問題,該市制定重點河湖斷面巡查巡視及數據分析報告預警工作機制,實現“人防+技防”,雙管齊下,確保河湖水質穩定達標。重點河湖斷面巡查巡視機制是對重點河渠、重點斷面實行半日巡查制,具體涵蓋了滏陽河、滏陽新河、滏東排河等該市的15條大小河渠,國、省、市考共42個斷面,巡查包括斷面狀況、水質水量狀況、上游來水狀況等14項內容,針對發現問題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全面覆蓋”的原則及時解決。數據分析報告預警工作機制是充分利用國、省、市級水質自動站監測數據,按日進行數據趨勢分析,每日形成水環境預警分析報告,推送至自動站數據分析報告預警工作群,以便各相關部門及時掌握域內河流水質現狀及變化趨勢。針對水質異常情況,責任單位進行現場核查及溯源超標原因,并采取有效處置措施,實現水質改善達標。
為確保汛期斷面水質穩定達標,該市制定了汛期水質保障專項工作方案,突出目標導向、強化汛前預防、堅持精準施治,聚焦重點區域、重點領域和重點污染源,堅持早發現、早預防、早處置。強化內源管控。深入推進雨污分流,避免發生城市內澇;加強污水處理設施運行保障,確保在汛期發揮環境效益。加大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力度,加快沿河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頻次。加大對國省考斷面上游及周邊工業企業、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等重點污染源達標排放的執法監管,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加強監測預警。定期監測入河排污口、河流斷面、黑臭水體、飲用水水源等重點點位水質。充分利用國、省、市級水質自動站監測數據,及時發布超標信息,確保重點斷面穩定達標。強化協調聯動。生態環境、水利、農業農村、氣象等部門密切協作,建立防范汛期水質聯合會商機制,全面保障汛期水質安全。(記者盧婉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