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盛夏,尚義縣五臺蒙古營村,剛從察汗淖爾濕地巡查回來的村民蒙德呼,為我們斟上奶茶,用最具蒙古族特點的方式款待我們。由于毗鄰察汗淖爾濕地,這里夏季平均氣溫僅為15℃,陣陣涼風襲來,讓人倍感涼爽舒適。
有水了,察汗淖爾正歸來
察汗淖爾濕地,見證了游牧文化與農耕文化相融。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到2014年,察汗淖爾濕地水面呈現萎縮趨勢,逐漸干涸。牧民們看在眼里,疼在心中,牧業不得不縮減規模。
2018年以來,尚義縣開展了一場退水、節水革命。察汗淖爾濕地所在的大營盤鄉鄉長郝朝相對記者說,他們在察汗淖爾濕地周邊實施了3.5萬畝圍欄育草,并采取輪牧的方式保護傳統的牧業。
而在尚義全境,退水、節水革命開始從北向南擴展。該縣將北部的大青溝、三工地、八道溝等8個蔬菜種植鄉鎮全部列入地下水限制開采區,三年退出水澆地15萬畝,關停機井2115眼,拆除變壓器203臺,壓減高耗水蔬菜3.5萬畝,實施農業用水壓減工程4萬畝,建成高效節水農田1.5萬畝,共壓減地下水1647萬立方米,基本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
與此同時,尚義堅持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與涵水蓄水提升水源涵養能力兩手抓,持續推進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水利項目,完成治理小流域面積15平方公里,水源工程85處,節水工程320處。
尚義縣委書記白建軍介紹,尚義正全力將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探索壩上地區生態建設與居民收入“雙提升”路徑。為此,積極申報了總投資21.56億元包括“察汗淖爾東部流域”7項內容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項目、總投資3858萬元察汗淖爾濕地保護修復項目、察汗淖爾國家濕地公園濕地保護與修復項目以及涉及7個鄉鎮的退化防護林修復等項目,總修復面積6萬畝。
立起來,打造能源產業集群
湛藍的天空,涼爽的清風,旋轉的風機,壩上美景一覽無余。
尚義處在新西伯利亞和蒙古國冷高壓南下的必由風道,再加上特殊的地形對自然風產生的加速會聚作用,縣域風能資源豐富,全年最大風速的百分率為67.4%。到去年底,尚義縣的風電、光伏企業達22家,風電光伏裝機總容量達到372萬千瓦,并網容量突破331萬千瓦。
“緊盯產業鏈的終端、價值鏈的高端、創新鏈的前端,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方向,推動支柱產業提質增效、新型產業加速發展。”經過兩個月調研,白建軍在縣委全會上提出了風電產業發展的新思路。
“今年我們的新能源裝機新增百萬千瓦,讓天津中環40萬千瓦、北京國能天朗2個10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并網投運;還將重點推進龍源陳所梁30萬千瓦、京能閆家梁20萬千瓦、金智六號地5萬千瓦等3個風電項目建設。”白建軍的信心倍增。
“培強終端,缺失中端,新能源產業鏈條受制于人,也不能‘授尚義人以漁’。打造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和新材料基地,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形成具有持續競爭力的新的經濟增長點,真正實現能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產業優勢、發展優勢轉變。”這是白建軍的新能源產業發展“新”指南。
為此,他們致力培強風電塔桶制造企業;與一公司簽訂意向性協議,參股100萬千瓦光伏項目;與一公司合作,生產光伏新材料。
在尚義縣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施工現場,挖掘機、起重機穿梭不停,山谷間回蕩著大型機械的轟鳴聲。尚義抽水蓄能電站為國家水電發展“十三五”規劃重點開工項目,也是張家口首座抽水蓄能電站,電站總裝機容量140萬千瓦,投入運行后,年發電量約15.4億千瓦時。
白建軍描繪了產業發展前景:未來兩年,全縣再新增風電、光伏300萬千瓦,裝機比2020年底翻倍,稅收也翻倍;中端制造將新增21億元的產值;電站投資規模達130多億元,也將有效推動全縣勞動力就地就業。
火起來,“冷涼”作物變身“熱”產業
在尚義縣七甲鄉三和成村浩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一眼望不盡的大棚在落日下閃爍著道道光芒;棚內“冷涼”作物水果西紅柿長勢喜人,錯季供應市場。
在該鄉的媽奶溝村,一望無際的馬鈴薯長勢喜人。雪川農業尚義基地總經理彭亞清告訴記者,“我們流轉了媽奶溝村土地3600畝種植旱作馬鈴薯,全部采取‘整薯播種、有機肥料、生物菌肥,中耕滅草、播后鎮壓、GPS導航等配套作業’的旱地栽培方式。”
尚義有30多年蔬菜種植歷史,種植面積曾達17萬畝,發展到8大類、30多個品系,和北京、天津等省市建起了長期穩定的生產供應渠道,成為京津重要供菜基地。
白建軍告訴記者,尚義縣以“兩區建設”為指導,扭轉特色產業、特別是冷涼作物種植模式,積極引導廣大群眾向高端設施農業、高效旱作農業轉變,通過推行資金集中使用、土地規模流轉、政策傾斜扶持等各項優惠措施。目前,全縣相繼建成西瓜、草莓、燕麥、脫毒馬鈴薯等8大特色產業種植基地40個,引進農業龍頭企業18家。(記者 鄭世繁 熊睿琦 楊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