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寧縣河北留善寺鎮西乾泊村乘著電商產業發展的東風,把“小魚竿”做成了“大產業”,被授予2020年度“最美淘寶村”稱號,村民們紛紛過上了富裕的好日子
“最美淘寶村”“全村老少玩直播”“年銷售額超1億元”……近年來,肅寧縣河北留善寺鎮西乾泊村在村黨支部書記陳雷的帶動下,全村大多數村民靠做電商走上了致富路,把“小魚竿”做成了“大產業”。
48歲做電商救活3家魚竿廠
“老鐵們,這是一款28調性4H休閑野釣小竿,性價比特別高。”“我們這款產品的整體涂裝可以說是高端大氣上檔次,顏色單一卻不單調。”……
走進西乾泊村,不時能看到主播們直播帶貨的場景。以前,村民們主要靠種地為生,日子過得緊緊巴巴。如今,乘著電商產業發展的東風,村民們搖身一變成了“買賣人”,過上了富裕的好日子。
57歲的陳雷是全村電商發展的“領頭雁”。他高中畢業后到北京闖蕩,擺過地攤,也搞過圖書批發。回到老家后,他帶著兒子陳汝佳開了塑料顆粒廠。2012年,陳汝佳在淘寶上采購物品時,發現了電商的方便快捷。
陳雷想,鎮上有3家生產魚竿漁具的工廠,產品質量好卻經常為銷路發愁,“為什么不能在淘寶上賣家鄉的魚竿漁具呢?”
當時已經48歲的陳雷說干就干,他篤信電商將是一場商業革命。拍照、咨詢、發貨,陳雷和兒子兒媳慢慢摸索著電商經營的門道,不僅打通了網上的銷路,還把鎮上的3家魚竿廠給救活了。當年,陳雷網店銷售額就突破了300萬元。
2014年,陳雷當上村黨支部書記。一個人富不是富,得帶動全村人一起致富。于是,他召集一幫黨員和年輕村民開會,商議一起做淘寶創業。但當時不少村民都是猶豫的,他們無法想象在家坐著就能掙錢。
為了改變村民的思想觀念,陳雷開了魚竿漁具加工廠,給村民們供貨,承諾賣了收費,賣不了退回來就行。
陳雷還把村里一間廢棄的幼兒園教室改成了培訓室,專門教村民們開網店。他還成立了“螞蟻電子商務經濟合作社”,寓意“團結起來也能干大事”。
“現在,我們村有100多戶人家在做電商,大家的日子越過越好。都說農村娶媳婦難,但我們村的小伙靠做電商買了樓、買了車,都娶到了好媳婦。”陳雷的兒媳郭隨說。
現在的好日子從前想都不敢想
很多村民靠做電商,過上了從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村民衛亞靜是第一批響應陳雷號召開網店的。每天,她都會出現在直播間里,語速飛快地給網友們介紹魚竿的調性、材質、適應場景等。如今她在不同平臺開的直播間已經積累了近19萬粉絲。她和愛人買了車、買了房,有了自己的工廠,注冊了自有品牌,還解決了幾十個工人的就業問題。
“真的特別感謝陳書記,帶給我們這么好的平臺。我會把電商做好,帶動更多的人增收致富。”衛亞靜說。
村民劉沖更是想不到,電商徹底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他的母親去世早,父親拉扯3個孩子日子過得很辛苦。初中沒畢業,劉沖就跑到天津學電焊,一個月也就掙三四千元。在陳雷的極力勸說下,他買了臺二手電腦,抻了根網線,在土坯房里開始了電商生涯。短短一年,劉沖賣魚竿就賺了幾十萬元。他趕緊把破舊的土坯房翻蓋了,又過了兩年在城里買了房,還娶上了漂亮媳婦。
為了方便鄉親們直播,陳雷還投資300萬元建設了一個1000多平方米的直播基地,免費讓村民們使用。現在,村里已經注冊了60多個品牌,更加注重品質,魚竿漁具的工藝和質量都有了很大提升。
全村年銷售額超過1億元
在陳雷的宣傳帶動下,如今西乾泊村有100多戶開起了網店或者做起了直播,其中規模電商有七八家,每家的年均銷售額都在1000萬元左右,最高的達2000萬元。雖然肅寧不臨海不臨湖,但大家硬是把優質魚竿賣到了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現在,西乾泊村的魚竿已經發展成覆蓋高中低各種檔次的品牌矩陣。
2016年10月,西乾泊村被阿里巴巴授予“中國淘寶村”稱號。去年9月25日,阿里巴巴在肅寧縣舉辦了第八屆中國淘寶村峰會,西乾泊村作為分會場,知名度得到了很大提高,被阿里研究院授予2020年度“最美淘寶村”榮譽稱號。2020年年底,全村電商銷售額達1.2億元。
“接下來,我打算把我們村的農產品通過電商做起來。比如把我們村的皇冠梨、燈籠紅玉米等通過電商平臺賣到全國各地,帶動村里更多的村民富起來,真正實現鄉村振興。”陳雷信心滿滿地說。(記者 代晴 崔上 通訊員 陳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