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落干凈整潔、車輛停放有序、墻面粉刷一新,還修建了健身小廣場,大家是打心眼兒里高興!”近日,看著居住環境逐步改善,邢臺市信都區崇信社區金華舒怡苑小區的老住戶朱海嶺和老鄰居對美好生活越來越有信心。
金華舒怡苑小區的變化以及朱海嶺的幸福,來自信都區試點推進的“六位一體”基層治理模式。信都區把破解基層社區治理難題作為黨史學習教育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有力抓手,以社區黨委為引領,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樓門長、物業服務企業和綜合服務站“六位一體”共同發力,建立健全“共治、共建、共管、共享”的聯動治理機制,提高社區服務管理規范化、精細化和科學化水平。
金華舒怡苑小區在信都區中華街道崇信社區管轄范圍,共8棟樓、288戶居民。“改造之前,這一片有5個獨立小區,最小的一個小區只有一棟樓、20戶居民。”社區工作人員田英娟坦言。老舊小區物業管理不到位,存在著秩序亂、環境衛生差、管理機制不順暢等諸多問題,嚴重影響著居民的生活質量。
“老舊小區改造中,我們逐一征求小區居民意見,最終拆除隔離墻,5個小區整合成一個小區,原本擁擠臟亂的小區搖身變成敞亮舒適的溫馨家園。”田英娟介紹,借老舊小區改造的機會,社區居委會引導這個小區實行聯片共享物業管理,社區和業委會或居民自治小組協調溝通,維護不同小區業主利益,實現設施共享、物業服務共享,確保門崗、保潔等低成本基礎物業服務正常開展。
金華舒怡苑小區采用的聯片共享物業只是信都區破解社區治理難題的模式之一。
針對物業管理難題,信都區積極探索創新,通過改進社區治理體制、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等措施,夯實社區治理工作基礎。成立鎮(街道)、社區兩級物業管理委員會,共同推進轄區物業管理與社區治理融合發展;招錄專職社區物管員,充實社區人員力量,又加強了居民、業委會和物業企業之間的聯系。
“全區共有742個居民小區,不同的小區有不同的情況,具體推進過程中,充分征求小區居民意見,分類施治,推進物業服務管理全覆蓋。”信都區民政局副局長朱東杰介紹,有物業企業管理的小區,建立居委會、業委會和物業企業等多方合作機制,共同解決物業管理矛盾問題,促進物業服務質量提質增效;業主自治管理小區,加強對業委會或居民自治小組的指導,規范服務管理,提高物業管理水平;社區代管小區,通過收取較低物業費和適當財政補貼,落實保底物業服務管理。
信都區還充分發揮黨組織在社區的領導核心作用,推行“大黨委”機制,把黨支部建在小區里,把黨小組建在樓棟上,探索由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和轄區單位共同參與的“紅色議事會”機制。通過議事協商,推動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改善等一系列百姓關注的煩心事、操心事得到解決,讓社區居民享受看得到、摸得著的實惠。
朱東杰表示,隨著“六位一體”管理模式的推進實施,信都區社區黨支部、居委會、業委會、樓門長等相互配合,居民自管自治,一批老舊小區的落后面貌徹底改變,橫在物業公司和業主之前的“鴻溝”明顯消除,真正實現居民之憂有人解、居民之難有人幫。(記者齊彥紅 通訊員王聚芬 馬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