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份召開的復興區第十次黨代會上,明確全區未來五年的奮斗目標:實施“生態立本、產業筑基、創新賦能、文化鑄魂”發展戰略,堅持“一帶支撐、兩核驅動、三新共生、四城同建”,全面提升區位中心度、城區首位度,努力建設“生態靚、產業強、機制活、城鄉美、百姓富”的現代化生態新城。
凝心聚力齊邁步
藍圖繪就,該區統籌生產、生活、生態,明確提出“一帶支撐、兩核驅動、三新共生、四城同建”的發展格局和實現路徑。
“一帶支撐”,即建設環區生態帶,以大生態支撐城市發展,把城市建在綠中,讓居民生活在公園中;“兩核驅動”,即由老城區的一核帶動,變為老城區和開發區的兩核驅動;“三新共生”,即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牢固樹立“全域城區”理念,推進老城更新、產城建新、鄉村育新;“四城同建”,即把復興區建設成為綠色產業之城、智慧治理之城、文旅康養之城、宜居幸福之城。
復興區委副書記鄭建民表示,建設現代化生態新城是一項系統工程、艱巨任務,復興區全體黨員干部必須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推進,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而要辦好復興的每一件大事,需要大家精誠團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在復興區,要求人人做到在其位、謀其政、負其責、盡其事。區級領導之間工作要分工不分家,補位不錯位、不缺位;區領導與部門單位之間工作要分責不分心,互動不被動;部門與部門之間要協調不扯皮,補臺不拆臺,部門與屬地之間要互利不爭利,合力不分力。
嚴肅紀律強作風
復興區從7月中旬開始,開展了機關作風紀律整頓暨創建“學習型、效能型、創新型、廉潔型”機關工作。同步實施“復興發展我盡責、我出力、我奉獻”行動,聚焦黨的建設、產業轉型、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民生實事、生態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實施機關黨支部評星定級行動;組織區直各單位一把手進行集中培訓,培養一批想干、能干、會干的“領頭雁”,形成干事創業氛圍;開展機關干部下基層、甘當服務企業“店小二”等活動,堅持不懈為企業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
在復興區,黨員干部們既有謀長遠的實力,也有干好當下的能力。基層、一線就是大家的工作室、戰斗地。
建設文明城的路上,黨員干部們進社區、走小巷,查漏補缺,不放過任何細節;防汛期間,黨員干部守塘護壩,挨家挨戶查危房,護送群眾移至安全處,暴雨中處處可見堅守險地的身影;防疫的10個方面30條常態化防控措施,條條落實到位,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聚焦民生謀發展
堅持人民至上、民生為本,復興區把人的現代化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一體推進民生、民享、民富、民安、民樂。
錦繡江南社區居民劉翠翠擔心自己沒有學歷、沒有技術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前不久,她通過參加區人社部門舉辦的美容師培訓班后,在家門口就近實現了靈活就業。截至目前,復興區實現靈活就業人員達5萬余人。
今后五年,聚焦為民宗旨,復興區以市第五中學為引領,打造全市西部教育高地;加快建設三甲醫院,遷建疾控中心,讓復興的群眾享受到便捷高效的醫療服務;全面落實各項措施,有效保障重點群體就業;謀劃建設文化藝術中心,不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讓復興區真正建設成為群眾生活的幸福地;堅守生態紅線、資源上限和環境底線,構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推進“綠色本底”向“絢麗多彩”提升,走出一條百姓富、生態美的綠色發展新路。(記者方尚俊 通訊員崔桂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