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的豐寧滿族自治縣選將營鄉二道營村,公路兩側一排排白色塑料冷棚和半暖棚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猶如在牤牛河畔鑲上一條白玉帶。大棚內種植的西紅柿紅彤彤的,色澤鮮艷個兒又大。“種西紅柿讓我家日子紅火起來,好日子還在后頭呢!”在大棚里采摘西紅柿的村民張萬和笑著說。
選將營鄉位于豐寧東北部,交通便利,有耕地面積4.2萬畝。依托水資源豐富和種植蔬菜的傳統,該鄉黨委、政府順勢而為,引導并護航西紅柿種植產業發展。
規劃引領。該鄉聘請專業機構結合全鄉實際制定《選將營鄉產業三年發展規劃》。把產業發展作為銜接鄉村振興的“當頭炮”“牛鼻子”工程來抓,以“加快發展、富民興鄉”為目標,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推進力度,瞄準現代農業、高質量農業、有機農業目標,堅持以發展硬果西紅柿為主導,打造“一鄉一品,多村一業”的產業發展格局,發揮比較優勢,兼顧發展食用菌、林果、露地蔬菜、中草藥種植、小雜糧、食葵等種植業及肉牛、肉羊、梅花鹿為主的養殖業,實現“一盤棋謀劃、多點化發展”。
政策引導。鄉黨委、政府成立工作專班,體現市場主體原則,選派專門力量推動農業產業發展,協調解決、幫扶產業發展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幫扶但不包辦;在西紅柿產業發展上,采取統一種苗、統一肥料、統一技術、統一價格等舉措,專門投資建立了市場并規范銷售經紀人隊伍;成立西紅柿產業專業合作社,種植戶抱團取暖,共同抵御市場風險。
典型引路。據二道營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田曉義介紹,目前,他種了大棚120畝、100個棚,全村發展到830畝冷棚,全部種植西紅柿,涉及種植戶37戶。“去年我們村種了680畝,一畝地產西紅柿最高到1.6萬斤,平均畝產1.3萬到1.4萬斤。全部賣出后純經濟效益將近700萬元,合一畝地1萬多塊錢。管理最好的一家8分地一個棚,純掙1.4萬元。只要肯干、科學管理,土里刨食大有希望呀!”田曉義自豪地說。
“選將營鄉明年硬果西紅柿種植目標是3000畝、后年爭取達到5000畝,讓西紅柿種植產業成為我們鄉村振興、農民致富增收的當家產業,培育并打造塞外‘硬果西紅柿’之鄉!”該鄉黨委書記南建華對未來充滿信心。(通訊員劉海波 張安 秦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