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間市詩經村鎮二十里鋪村以黨建為引領,不斷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完善基層治理體系,有效激活鄉村振興的“神經末梢”
近年來,河間市詩經村鎮二十里鋪村以黨建為引領,不斷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完善基層治理體系,有效激活鄉村振興的“神經末梢”。二十里鋪村先后榮獲“全國文明村鎮”“全國創建無邪教示范村”“河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滄州市級黨建示范點”等榮譽稱號,譜寫了一曲“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華美樂章。
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
“在我們村,黨員干部要處處做表率,積極發揮模范先鋒帶頭作用。”河間市詩經村鎮二十里鋪村黨總支書記王志強說。
王志強今年65歲,自1985年他就擔任河間市詩經村鎮北二十里鋪村的黨支部書記。因工作突出,1998年被破格提拔,先后到鄉鎮和科局任職。2009年又回村任職,自2013年擔任南二十里鋪、中二十里鋪、北二十里鋪村的聯合黨總支書記。
在王志強的帶領下,全體村民團結一心,改造提升村莊面貌,引進項目建起工廠,推進土地流轉促進農業發展,把二十里鋪村變成了首批省級“美麗鄉村”。
“先人后己,無私奉獻。”這是王志強信奉的人生格言,也是他對全體黨員的要求。二十里鋪村共865戶,3505人,其中115名黨員。如何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全心全意謀發展?王志強給出了答案,那就是加強黨建引領。
建班子、強隊伍,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2013年,二十里鋪村黨總支成立后,實行統一指揮、統一辦公,村干部24小時輪流值班,確保隨時為村民解決困難。王志強號召能人帶隊伍,強村帶弱村。他建立健全了黨員會議、村民代表會議、“三會一課”等制度,持續加強對村干部的教育管理。
“兩調一議”助力鄉村治理
為了讓村莊更加和諧穩定,2009年,王志強探索出了“兩調一議”調解新機制。
“兩調指的是村民調解小組和調解委員會。目前,我們村共有18個調解小組,每組3個成員,由退休干部、退役軍人等有威望的人組成。調委會這邊由我擔任主任,下設8個成員。”王志強說,“一議”則指的是由村“兩委”、紅白理事會、調解委員會成員組成的道德評議委員會。
“兩調一議”矛盾糾紛調解機制,具體運行起來就是村民調解小組成員通過入戶走訪及時發現矛盾糾紛隱患,第一時間進行調處化解;問題復雜、村民調解小組難以調解的,交由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對較為固執、不聽調解的村民,由村道德評議委員會召集全體村民代表進行評議,論出是非曲直。
記者了解到,自“‘兩調’一議”開展以來,二十里鋪村共調解糾紛69起,調解成功率100%,群眾滿意度100%。2012年、2013年連續兩年,司法部基層工作指導司有關負責人專程來二十里鋪村調研人民調解工作,對“兩調一議”調解機制給予高度評價。2021年4月12日,王志強被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邀請參加鄉村振興促進法草案通過前評估會。目前,該機制已在河間市20多個鄉鎮中推廣學習。
產業興環境美
這些年,圍繞人居環境和產業經濟,二十里鋪也始終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
二十里鋪村整合基層建設年、農村面貌改造提升、黨建示范區等項目資源,硬化村內街道4.1萬平方米,修建健身小廣場8處,房前屋后鋪設磚道輔路1.4萬平方米,美化墻面2.3萬平方米,植樹8200株,安裝路燈119盞,全村街道全部完成硬化、美化、綠化、亮化,村容村貌日新月異。
看著村里近幾年的變化,村民楊文輝發自內心地高興。他說,村里不僅人居環境變美了,辦事效率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也變豐富了。
“村里建設了上千平方米的綜合服務中心,隨時為村民提供政策咨詢、幫辦代辦、醫療保障、科技培訓等方面的服務。同時成立了民樂演奏隊、大鼓隊、舞蹈隊、秧歌隊等,每年都會組織一場大型文化匯演,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變得多姿多彩。”楊文輝說。
在發展壯大產業經濟方面,二十里鋪村集中整合土地,大力發展富民項目,增強集體造血功能。
近幾年,村里先后引進一家投資千萬元的綠色涂料廠、兩家投資過億元的鋁型材加工廠、投資過億元的中亞中藥材產業物流園、投資40億元的韻達物流項目;建立了占地550畝的九河農產品大棚種植基地,成立陸鑫油用牡丹種植產業基地,種植油用牡丹3600畝;將原有的鋼鐵市場由占地10畝擴建到42畝。2020年,二十里鋪村營業收入達13619.77萬元,納稅金額551.8萬元。(記者 代晴 崔上 通訊員 李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