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上午,河北子水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李保國精神”誕生地——內丘縣崗底村敲鑼上市,登陸河北股權交易所。“從今天起,崗底村農民開始背著‘錢袋子’,走在鄉村全面振興的大路上。”河北農業大學研究員、李保國科技創新團隊專家團隊隊長郭素萍激動地說。
子水農業公司的前身是李保國教授2014年在邢臺南和建立的紅樹莓組培室。2016年李保國教授去世后不久,內丘縣將李保國紅樹莓組培室請到了崗底村,并專門成立子水農業公司,由李保國科技創新團隊和中國林科院等科研院所提供技術支持。
自成立以來,子水農業公司實施工廠化組培育苗,先后培育果蔬類、經濟林類、綠化工程類、中草藥類苗木達100多個品種、6000余萬株。中國林科院博士李迎超與河北農業大學教師張雪梅、顧玉紅都是李保國教授的學生,如今已是李保國科技創新團隊的核心成員。“保國老師走后,我們接過了‘科技興農’的接力棒,全力做好工廠化育苗技術體系推廣,幫助當地農民種植樹莓、獼猴桃、鐵皮石斛等新品種,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李迎超告訴記者。
組培育苗雖然解決了“種源”這個卡脖子問題,但子水農業公司也遇到了“成長的煩惱”——流動資金不足,而科技成果轉化和項目建設均需要大量資金。
“河北股權交易所‘鄉村振興板’今年10月20日開板,是主要面向脫貧地區‘三農’企業設置的股權交易板塊,既能在股權融資上扶持企業,又能幫助企業規范發展。”出席當天上市掛牌儀式的河北股權交易所副總裁胡憲華說,“我們今天在崗底村設立了鄉村振興專場,特意把子水農業公司上市掛牌儀式放到這里,就是要表達支持我省鄉村全面振興的鮮明態度。”
敲鑼后,望著溝梁中的片片果園,崗底村黨總支書記楊雙牛眼角噙著淚花:“我們村靠著保國老師給的科技‘金扁擔’,擺脫貧困走上了富裕路,今天我們又多了一條金融‘金扁擔’。依靠‘科技+資本’雙輪驅動,相信崗底一定能夠在鄉村振興的大路上打頭陣、當先鋒,讓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據了解,上市當天,中國林科院就將“紅樹莓工廠化育苗技術體系”科研成果轉讓給子水農業公司進行應用轉化,河北省林業生態建設投資公司與子水農業公司簽訂了定向增發意向書,子水農業公司還向建行申請“上市貸”、向河北股權交易所申請可轉債……(記者吳新光 張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