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統計豬糧比價顯示,2月第1-2周豬糧比低于5:1,觸發豬價過度下跌一級預警線,國家于2月24日進行收儲,預期收儲2萬噸,最終總成交7100噸,直屬庫成交量5900噸中標價24000,西藏庫成交1200噸中標價21600(凍白條)。2月中旬后,隨著現貨價格回升,豬糧比恢復至5:1以上,處于二級預警區間,國家級將視具體情況決定是否收儲,目前來看,國家級收儲或暫時告一段落。
【資料圖】
來源:一德期貨生鮮品事業部
數據來源:國家發改委
來源:國家發改委
從歷年豬糧比價走勢來看,豬糧比較難長時間處于一級預警線之下(行業虧損程度較高),若某階段豬糧比跌至5:1以下,國家會啟動相應收儲政策,進而給與市場信心,防止養殖場過度拋售導致現貨價格“近月暴跌,遠月暴漲”現象出現。一般來說,國家收儲動作會在現貨價格低位時進行,收儲量在豬肉總產量中占比微乎其微,現貨價格何時底部好轉更多的取決于供需基本面變化,收儲更多的對市場情緒及預期產生引導作用。
以2021-2022年為例:
2021下半年-2022上半年生豬產能過剩嚴重,國家從21年7月-22年5月共收儲17次(實際成交17.4萬噸,占比不及全國生豬總產量的1%),豬價才從底部開始出現明顯好轉。其中收儲初期成交量與收儲量相差不大,表明市場對后市偏悲觀,成交積極性較高,進入中后期后,尤其現貨出現明顯底部抬升趨勢后,收儲成交量偏低(后期甚至無成交),遠低于國家公布的收儲量,養殖端情緒持續好轉,現貨逐步走出底部空間開啟周期上漲趨勢。
另外,2019年豬糧比價未達到5:1之下,但觸及能繁母豬單月同比降幅10%以上,觸及過度下跌一級預警,主要原因在于18年底-19年初非瘟疫情嚴重、養殖場大面積拋售,國家19年初收儲兩次以提振養殖端信心。
數據來源:國家發改委
總結
1. 在生豬養殖過度虧損(豬糧比5:1以下)及突發情況導致能繁母豬產能短期大幅下降(疫情等)的情況下,國家收儲信息對市場信心有較強的提振作用,但現貨何時底部回升取決于供需基本面變化。
2. 由于國家收儲均錨定的是絕對價格低位,因此導致市場認為是收儲導致的現貨價格好轉,其實不然,現貨價格好轉的本質在于虧損去產能后,供需強弱關系改變,現貨開啟連續上漲,而不同的時間產能壓力不同,價格底部震蕩去產能的時間也不同,這也是為什么每次現貨低點收儲次數不一樣的原因,像21-22年收儲次數多,19年以及之前周期低點收儲次數相對較少。
3. 一般來說,豬價較難長期處于5:1以下,短期豬糧比跌至一級預警線后,國家發布收儲政策,市場默認現貨已經進入底部區域,后續上漲只是時間問題,反應到期貨上則是對于遠月合約的不斷抄底動作,盤面維持contango結構直至現貨真正脫離底部區域開啟連續上漲,盤面結構反轉。
(文章來源:一德期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