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諸多因素影響下,菜粕經歷了近兩個月的振蕩,主力2305合約基本運行于3100—3300元/噸區間內。整體來看,隨著南美天氣炒作步入尾聲,且菜籽進口到港量保持高位,油廠開機率明顯回升,供應逐漸充裕,期價上漲動能將不足。
(資料圖)
菜籽進口保持高位
隨著加拿大菜籽收獲結束,進口采購大幅增加。海關數據顯示,2022年12月油菜籽進口總量為54.49萬噸,較上年同期的35.23萬噸增加19.26萬噸,同比增加54.68%,較上月同期的47.67萬噸增加6.82萬噸。1月菜籽到港近60萬噸,環比增加逾10%,同比增加逾兩倍。另外,根據船期統計數據預估,2月菜籽到港逾50萬噸,3月可能達到60萬噸。今年一季度菜籽到港量將超過去年前11個月的進口總和,短期內菜籽供應相對較為充裕,疊加油廠開機率回升,菜粕供應明顯增加。
從菜粕自身進口來看,我國菜粕進口主要來自加拿大和阿聯酋,其中加拿大占比約為80%。海關數據顯示,2022年12月菜粕進口總量為22.14萬噸,同比增加60%。并且從加拿大月度壓榨量來看,隨著新季菜籽產量恢復,自去年四季度以來,加拿大菜籽壓榨量明顯回升,菜粕可供出口量明顯提升,給我國菜粕進口提供充足保障。
國內菜籽產量提升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繼續將“加力擴種大豆油料,深入推進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并提出多種實施方案,統籌油菜綜合性扶持措施,推行稻油輪作,大力開發利用冬閑田種植油菜。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冬油菜籽種植面積預計達到7180千公頃,同比增長6.05%。且大部分地區長勢良好,并未出現明顯病蟲害,預計產量將呈現小幅增長趨勢。同時也增加了未來油菜籽播種面積繼續增長的可能性,國內菜粕供應量同步提升。
南美天氣炒作接近尾聲
一季度是南美大豆生長的關鍵時期,也是天氣炒作的重要時點,本年度因阿根廷作物產區天氣持續干旱,美國農業部已連續兩個月下調該國家大豆產量,美國農業部2月月度供需報告中產量預估為4100萬噸。有氣象機構稱,阿根廷天氣可能繼續干旱,使得各大分析機構對阿根廷本年度產量仍存下調預期,支持國際大豆保持高位運行。然而,隨著時間的推進,南美天氣炒作步入尾聲,阿根廷產量繼續大幅下調空間有限,且隨著巴西收割逐步推進,市場關注點將由阿根廷減產轉移至巴西大豆集中出口方面。
私營咨詢機構AgRural表示,截至2月16日,巴西2022/2023年度的大豆收獲進度為25%,高于一周前的17%,低于去年同期的收獲進度33%。巴西大豆產量預期值從1.529億噸降至1.509億噸,即便如此,這一數據仍將是創紀錄的產量。后期巴西大豆出口時間窗口打開,國際大豆價格承壓,成本傳導下,對菜粕亦有所拖累。
整體來看,無論是國際進口方面還是國內生產方面,菜粕供應量增加基本已是既定事實。同時,疊加后期巴西大豆大量上市,對豆粕價格將產生利空影響,菜粕亦無法獨善其身。因此,菜粕上沖動能有限,有望由高位振蕩轉為偏空運行。(作者單位:瑞達期貨)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