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為進一步加強做市力量儲備和梯隊建設,形成能進能出、動態靈活的做市商資格管理機制,促進做市商制度的功能發揮,大商所3月28日發布公告稱,在國內期貨市場中率先全面開展做市商常態化遴選工作,符合條件的單位可隨時向大商所提交材料,申請相關品種做市商資格。
大商所對做市商申請條件、申請材料等方面提出了統一要求。根據公告,大商所將以申請單位獲得的境內交易所做市商評優情況為主要評審指標,結合申請單位當前做市品種數量、做市團隊經驗、做市意向等因素,視市場情況擇機遴選各品種做市商。
業內人士告訴上海證券報,近年來隨著新上市品種不斷增加以及已上市品種活躍工作的不斷推進,我國期貨市場需要更多的做市商團隊來執行報價和提供流動性等工作。大商所此次推出的做市商常態化遴選機制,適用于其全部期貨和期權做市品種,為申請單位留出了充足的材料準備時間,有助于提升相關單位的申請積極性,同時也使交易所自身能夠按需靈活開展做市商遴選工作,更加契合市場發展與做市商管理工作實際。
上海證券報從大商所了解到,為了保證做市商常態化遴選工作的高效公開公正,大商所主要根據境內各家證券期貨交易所公布的最近一個年度優秀做市商評選結果,結合各申請單位的做市經驗和團隊配置等情況,進行動態計分排名。當某品種需要遴選或增補做市商時,大商所將在與相關單位確認最新做市意向后,按照排名擇優確定。此外,大商所將按月對申請材料進行審核,穩定有序開展評審工作,并根據工作需要對申請單位進行現場檢查。
據悉,自2017年在國內期貨市場首次引入做市商制度以來,大商所持續擴展做市業務覆蓋范圍,做市品種數量已增至30個,位居全市場首位。期間,大商所持續優化做市業務規則、不斷完善管理機制,做市商隊伍逐漸壯大、做市能力穩步增強,有效推動了期貨合約連續活躍、夯實了期權市場活力與韌性。接下來,大商所將根據市場情況和業務需求,按照常態化遴選方案適時開展做市商增補工作,進一步鞏固做市效果,助力提升期貨市場運行質量、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嚴曉菲)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