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4日,美股收盤全面下跌。其中,道指跌198.77點,跌幅為0.59%,報33402.38點;納指跌63.13點,跌幅為0.52%,報12126.33點;標普500指數跌23.91點,跌幅為0.58%,報4100.60點。
(資料圖)
消息面上,市場仍在關注油價上漲的影響。美國2月職位空缺數據顯示經濟出現放緩跡象,分析師認為這意味著美聯儲可能會因此提前結束加息周期,并更早開啟新寬松周期。
美國多項經濟數據出爐
當地時間4月4日,美股收盤全面下跌。其中,道指跌198.77點,跌幅為0.59%,報33402.38點;納指跌63.13點,跌幅為0.52%,報12126.33點;標普500指數跌23.91點,跌幅為0.58%,報4100.60點。
宏觀經濟方面,美國多項經濟數據出爐。
美國2月職位空缺與勞動力流動調查報告(JOLTs)顯示,美國2月份的職位空缺數自2021年5月以來首次低于1000萬人,實報993.1萬人,預期1040萬人,前值1082.4萬人。美國2月份職位空缺降至2021年5月以來最低水平,表明勞動力需求降溫。
美國3月份制造業活動下滑至近三年來的最低水平,原因是新訂單大幅下降,而且由于信貸環境收緊,制造業活動可能進一步下滑。
在周日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盟友(OPEC+)意外決定額外減產超過100萬桶/日之后,原油價格繼續獲得支撐。周一美國WTI原油期貨創下近一年來最大單日漲幅,周二該期貨繼續上漲。
黃金大漲近2% 創13個月新高
板塊方面,標普500指數十一大板塊七跌四漲。工業板塊和能源板塊分別以2.25%和1.72%的跌幅領跌,公用事業板塊和通信服務板塊分別以0.52%和0.31%的漲幅領漲。
大型科技股多數下跌,英偉達跌1.83%,特斯拉跌1.12%,蘋果、微軟微跌,亞馬遜上漲1.5%。
特斯拉收跌1.12%,成交242.9億美元。特斯拉正尋求在其柏林超級工廠內增加第四個生產班次,以使其周產量從5000輛翻一番至1萬輛,希望達到年產50萬輛汽車的生產速度。
維珍軌道收跌23.2%,總部設在美國的維珍軌道公司4日申請破產保護。此前,這一主營衛星發射的企業未能獲得長期融資,最終無法從今年年初的火箭發射失敗中“起死回生”。
人工智能概念股C3.ai收跌26.34%,創該公司美國IPO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成交26.7億美元。
周二美國總統拜登與其科技顧問舉行會面,討論人工智能對個人用戶、社會和國家安全帶來的“風險與機遇”。拜登稱人工智能是否存在威脅還有待觀察,“但我們也必須應對其潛在的風險。”
金融板塊普遍走低,美國銀行跌2.13%,嘉信理財跌3.04%,摩根大通跌1.34%。美股一季度財報季將在4月中旬開啟,富國銀行分析師Mike Mayo近期就下調了多家銀行業上市公司的目標股價和盈利預期,稱其在流動性、資金流向以及息差收入等領域都面臨壓力。
受油價沖高回落影響,能源股普遍收跌,美國能源跌超5%,馬拉松石油和阿帕奇石油跌超2%。美國WTI原油期貨周二錄得連續第四個交易日收高,并創1月份以來的最高收盤價。
熱門中概股多數下跌,小鵬汽車跌超7%,蔚來跌超6%,嗶哩嗶哩跌超4%。
阿里巴巴收高2.37%,成交26.6億美元。知情人士表示,2023阿里云峰會將于4月11日在北京召開,將正式推出阿里大模型,接下來還有各類的行業應用類模型會面世。阿里11日推出大模型,18日推出行業應用類模型。之前,有博主測試了天貓精靈,發現已經上線了阿里版ChatGPT語音助手。
短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周二大跌,此前發布的美國2月職位空缺數據下降,表明美聯儲進一步加息以遏制通脹的可能性降低。
紐約黃金期貨接連上破2000、2010、2020三大關口,飆升至2022年3月俄烏沖突爆發初期以來的最高水平,接近其2020年8月份創造的歷史最高水平2069美元。交投最活躍的6月黃金期價上漲1.89%,收于每盎司2038.20美元。
摩根大通CEO:銀行業危機尚未結束,影響將持續數年之久
當地時間周二(4月4日),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在給股東的年度信中稱,由硅谷銀行倒閉引發的銀行業危機尚未結束,影響會持續數年之久。
戴蒙表示:“在我寫這封信的時候,當前的危機還沒有結束,即使它已經過去,也會在未來數年繼續產生影響。”
上月,硅谷銀行和簽名銀行的相繼倒閉引發了一場席卷歐美的銀行業動蕩,瑞士第二大銀行瑞士信貸也成了這場危機的犧牲品,最終被其主要競爭對手瑞銀集團所收購。
戴蒙指出,銀行業動蕩將使銀行更加保守,導致信貸條件收緊。不過,他也表示,最近的銀行業危機與2008年的金融危機完全不同,2008年的金融危機打擊了大型銀行、抵押貸款機構和保險公司,但當前這場危機涉及的金融參與者和需要解決的問題要少得多。
在最近的銀行業動蕩中,美國地區性銀行承受了絕大部分壓力。投資者和分析師普遍認為,那些大而不能倒的銀行將成為此次危機的受益者,但戴蒙表示,摩根大通希望增強小銀行的實力,以造福整個金融體系。
戴蒙寫道:“任何損害美國人對銀行信任的危機,都會損害所有銀行。雖然這場銀行危機確實讓大銀行‘受益’,因為它們從小機構獲得了大量存款流入,但認為這場危機對它們有任何好處的想法是荒謬的。”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