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廣州本輪疫情進入流行尾期,越來越多的“陽康”保姆正重新返崗。近一個月,主雇雙方相繼感染新冠病毒的情況比較普遍,記者采訪發現,在特殊時期,很多住家保姆都恪盡職守,堅持照顧家中“小陽人”;同樣,遇到住家保姆“陽了”,雇主也悉心照顧,與之共渡難關。經歷這番“共患難”后,不少主雇之間的情誼較往日更顯深厚。
(資料圖)
記者了解到,3年來,“南粵家政”工程逐漸成為穩定和擴大就業的新引擎,全省家政企業數量超過2.68萬家,比3年前翻了近一倍。記者還發現,目前“陽康”保姆正成為市場上的“香餑餑”,而受疫情、春節假期等因素影響,家政人員的缺口在短期內也有擴大,有家政企業表示,目前住家保姆訂單已經排到100多單,保姆工資也有所上漲。
陸志健正在為雇主一家做飯。
悉心照顧一家康復
雇主“陽康”后送來生日蛋糕
1月3日,保姆陸志健收到雇主黃女士送來的生日蛋糕和生日禮物,她頭戴一頂“小皇冠”,手捧著蛋糕,臉上流露著幸福的笑容。過去1個月,陸志健和黃女士一家共同經歷了“陽過”“陽康”,更加深了彼此間的情誼,“他們待我好像是家人一樣。”
陸志健來自廣西梧州,在家政行業從業2年多。2022年7月,她來到黃女士家服務,這是她照顧的第三個家庭,“雇主是一家三口,孩子上初中,外公、外婆偶爾會過來住上十天半個月,他們夫妻倆因為平時工作忙,所以請我來做住家保姆。”
陸志健每天的工作是上市場買菜、煮一日三餐、整理衣物和打掃衛生。她每天早上6時40分就會起床為雇主準備早餐,9時許便下樓到市場買菜,因黃女士夫婦下班較晚,通常要到晚上8時才會開始吃晚餐,因此待陸志健洗好碗收拾完飯桌,通常已是晚上10時。
陸志健的勤勞付出,黃女士一家人都看在眼里。“我原先都是做好飯菜后,自己待在廚房吃點,有一次他們孩子看到了,就邀請我一起吃,我有些不好意思,但他們多次熱情邀請后,我也過去吃了。他們還常說我太瘦了,讓我多吃點不要拘束。這一家人非常好相處。”
去年12月10日,陸志健率先出現新冠病毒感染癥狀,雇主夫妻倆見狀并沒有讓她立刻離開,而是讓她住在小房間里自我隔離,一日三餐都幫她做好放到門口,并讓她平時單獨用一個洗手間。“我那一個星期都沒有出客廳,他們吃飯會點外賣,我那幾天每餐都能吃到兩三個菜一個湯,他們還給我準備各種各樣的水果,我到第5天時抗原已經轉陰了,第7天再測還是陰性后就正常工作,繼續照顧他們一家。”
去年12月20日,黃女士和她的孩子也相繼出現了感染癥狀,陸志健也擔負起了照顧一家大小康復的工作。“黃女士的癥狀比我難受一點,她喉嚨特別痛,聲音很沙啞,也沒胃口,連續3天每餐只喝一點稀飯;她小孩也感染了,兩人就一起在一個房間隔離。我每天做好三餐,切好水果放到他們房門口,他們怕我再次感染,一直待在房間不出來,直到1周后他們都陽康了才出房門。”
黃女士在“陽康”后特地發了一條朋友圈對陸志健表示感謝。她說:“我要實名點贊一下我家阿姨,真的很用心照顧我們,天天飯菜不重樣,羊腩煲、紅燒排骨、鮑魚燜雞……還有鹽蒸橙子、紅糖姜茶、檸檬水,每天衣服都洗好疊整齊放到我屋門口,老公說我們進‘羊圈’還養胖了,不是因為中了‘胖胖株’,而是因為我們家有個好阿姨。”
“我感覺現在我們主雇關系比之前更加緊密了。”陸志健告訴記者,“雖然我是最先陽的人,當時我也很擔心會影響到小孩,但黃女士對我說‘陽了沒關系,我們一家人都在’,這句話真的是很暖心,我養病期間,他們還經常安慰我,這讓我非常感動。”
朱小梅正在熨燙衣物。
特殊時期照顧“兩大兩小”
“過完年還愿意在他們家干”
41歲的住家保姆朱小梅來自清遠英德,已在伍女士家工作3個多月。伍女士一家兩大兩小,大兒子11歲,小兒子才兩歲,住在海珠區某小區。而朱小梅工作的這3個多月,也成了她與雇主一家“患難與共”的100多天。
“我們去年11月的時候就處在封控區,當時我們的食物都是線上買,送到小區門口,我下樓去提上來,因為孩子很小,所以一家人都特別擔心,我們也嚴格做好防護和清潔。到了12月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后,我們每天依然是線上下單買菜,盡可能不出門。”朱小梅回憶。
去年12月21日晚,朱小梅開始出現“頭重腳輕”的癥狀,但沒有發燒;過了兩三天后,輪到伍女士一家四口出現發燒、全身酸疼的癥狀。
朱小梅告訴記者:“我的癥狀像平時的感冒一樣,偶爾有點頭重重的,腰會有些酸痛,我當晚察覺到了一些異樣,所以在家中干活時一直戴著一次性手套,同時口罩不離口;到第二天我就沒什么癥狀了,所以也沒去做抗原。他們一家則是在12月23日左右出現癥狀,主要是發燒、怕冷、四肢酸痛、沒力氣、沒胃口,剛開始那幾天他們只能喝得下白粥,其他根本吃不下。兩三天過后,我就熬點陳皮水給他們喝,再根據他們的口味調配其他的飲食。”
朱小梅回憶,因為雇主夫婦當時都病得沒有力氣,那兩天家中兩個孩子幾乎也都由她照顧,“我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給他們四個人量體溫,此外還要做飯、打掃、買菜、買藥,孩子們幾乎每時每刻都跟著我 ,直到四五天后大家慢慢痊愈,我們也終于熬過了最難的時期。”
朱小梅說,這3個多月的“患難與共”,讓雇主一家和她的情感越來越深,“今年過完年,我打算初八回來正常上班,還是愿意在他們家繼續干,畢竟我們一起經歷了最難的日子。”
魏燕妮正在煲湯。
遠赴新疆照顧出差雇主
“彼此感情更深厚更有默契”
保姆魏燕妮上個月的經歷同樣讓她終生難忘。
去年10月,她來到天河區的陳女士家中當住家保姆。陳女士一家四口,除夫妻二人和一個大兒子外,還有一個9個月大的嬰兒。去年12月,陳女士需要遠赴新疆哈密與客戶洽談,因為小嬰兒還在哺乳期,陳女士便帶上魏燕妮和孩子同赴哈密,平時讓魏燕妮帶孩子。
“我們是12月11日前往新疆的,一直住在酒店里。12月18日,我率先出現發燒、乏力的癥狀,我覺得自己可能陽了,陳女士就給我另開了一個房間;第二天,陳女士外出回到酒店后,她和孩子也出現了發燒的癥狀。她體溫一度達到41℃,因為我們都陽了,我就又搬回去和陳女士一起住,既照顧她也照顧孩子。”魏燕妮告訴記者。
陳女士當晚高燒不退,但因為還在哺乳期,她不敢吃退燒藥,遠在廣州的丈夫幾乎每隔一小時就打來電話詢問情況。當時酒店的暖氣溫度較高,她因怕熱就蓋一條自家帶來的薄毯,渾身無力地躺在床上,不發一點汗。魏燕妮見到雇主的情況心中特別擔心,她安慰陳女士:“你要出出汗,才能讓燒退下來。”
魏燕妮與陳女士同年,年齡相仿讓她們之間相處融洽,常以姐妹相稱。為了讓陳女士發汗,當晚魏燕妮特地煮了姜糖水,還專門給陳女士泡腳,之后又勸她蓋上厚被子,至半夜,陳女士終于發汗出來,體溫也有所下降。“第二天,孩子也開始發燒了,我的重心又轉移到照顧孩子上,幸好孩子退燒很快,物理降溫后孩子的體溫很快也就恢復正常了。”
盡管酒店提供送餐服務,但當時發病中的陳女士根本吃不下當地的飯菜。魏燕妮見狀,就從市場上買回電飯煲和一些食材,每天給陳女士煲粥喝。后期陳女士咳嗽多了,她又每天給陳女士和孩子煲冰糖雪梨水,到第5天,主雇3人便基本痊愈了。她們直到去年12月30日,陳女士完成了在新疆的工作后才一起返回廣州。
“新疆之行留下了很多終生難忘的回憶,我們一起去看了雪山,患病后互相照顧,這讓我們之間的感情更加深厚了。”魏燕妮告訴記者。
魏燕妮進入家政行業僅一年時間,陳女士一家是她的第二單客戶,“這家男女主人的口味差異比較大,我每天要給他們準備兩種早餐,一般我是早上6時40分起床,7時10分煮粥準備早餐,等他們8時30分起床后,粥和他們需要的菜我就端上桌了。之后,我就開始洗衣服、收納、干家務,通常到晚上8時30分就差不多休息了。經歷了這次新疆之行,我感覺雙方更加信任,也更有默契了。”
魏燕妮有大專學歷,她告訴記者,選擇當家政保姆是因為這一行是“朝陽行業”,同時收入也不低,“經歷了疫情,我相信未來我們這一行的需求會更大。”
家政企業:
節前家政需求大增 “育嬰”占了三四成
時近春節,不僅朱小梅,陸志健和魏燕妮今年都會回家過年。一些家政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本地家政人員的供給缺口一直存在,而最近兩個月,人手的緊缺情況更加明顯。
“上門保潔從本月15日到年初四都沒辦法接訂單。而住家保姆的客戶單,現在已經排到了100號開外。”廣州一家家政企業的負責人陳經理告訴記者,去年11月底廣州優化防疫措施后,不少家政人員就選擇提前回老家了;到12月,家政人員感染新冠病毒的情況比較普遍,這也讓企業的人力進一步緊缺。“我們公司成立到現在7年了,過去兩個月是我們經歷過最艱難的兩個月。”陳經理感慨道。
陳經理介紹,為了保障春節前后的家政人力,他們公司建立了相關的獎勵機制,如果家政人員能干到本月20日就能獲得補貼;如果春節期間依然選擇留在廣州服務,則會獲得更高額度的補助。“根據家政服務師的星級和工作時間,他們能拿300元到2000元不等的獎勵。”
“年前,我們有兩個服務產品的需求暴增特別明顯,分別是養老和育嬰,現在上門來的客戶,尋找育嬰師的占了30%~40%。”陳經理表示,預計隨著春節假期結束,大量勞動力回流,屆時家政行業的人員緊缺狀況將得到一定的緩解。
而不少希望尋找住家保姆、育嬰師等家政人員的市民也向記者表示,他們接下來更希望找那些“陽康”的保姆,這樣對家人來說會更加安心。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武威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