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為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行業監管,促進行業規范健康發展,廣州市市場監管局、市衛健委、市檢察院等11個部門聯合開展醫療美容行業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查辦了一批醫療美容領域違法案件。2023年1月31日,市市場監管局公布了8起違法典型案例,其中“鄧某蓉等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涉及793人報案,鄧某蓉被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有期徒刑七年,并處罰金45萬元。
(資料圖片)
案例一:廣告涉及代言人推薦證明且未經審查
廣州青逸醫療美容門診部有限公司通過新氧APP平臺發布的醫療美容視頻、圖文廣告,涉及27名患者案例及1名醫生形象,相關視頻中涉及醫療技術、診療方法,且均未經廣告審查機關審查。當事人違反了相關法律規定,廣州市越秀區市場監管局依法對其作出罰款63568.69元的行政處罰。
案例二:謊稱提價誘騙消費者購買有償服務
當事人在新氧網站開展多期術唯可水光補水醫療美容服務的優惠活動,網上使用“優惠活動價格607元,原價1213元,活動結束恢復原價”的表述,但每期優惠活動結束至下一期優惠活動開始,未曾恢復過原價。當事人謊稱將要提價,誘騙他人購買有償服務的行為,構成價格欺詐行為。廣州市越秀區市場監管局依法對其作出沒收違法所得11384元、罰款30000元的行政處罰。
案例三:經營未依法注冊的第三類醫療器械
艾美麗美容儀器(廣州)有限公司經營機身標示“808多功能脫毛機”的設備,該設備預期目的和工作原理符合《醫療器械分類目錄》09-03-01激光治療設備范疇,與有關在冊醫療器械激光脫毛儀器相同、相近,為按第三類醫療器械管理的產品,但并未依法注冊,違反了相關規定。廣州市白云區市場監管局依規對其作出沒收涉案醫療器械、沒收違法所得4000元,罰款70000元的行政處罰。
案例四:經營未依法注冊的第二類醫療器械
廣州貝拉美業科技有限公司從不具備合法資質的供貨渠道購進并銷售“光子嫩膚儀”(型號:m22),預期目的為改善皮膚外觀、治療血管性疾病、老年斑等色素性疾病,符合《醫療器械分類目錄》09-03-04強脈沖光治療設備的描述,與有關在冊醫療器械強脈沖光治療儀近似,為按第二類醫療器械管理的產品,但并未依法注冊,違反了相關規定。廣州市白云區市場監管局依規對其作出警告、沒收涉案醫療器械、罰款80000元的行政處罰。
案例五:未依規填寫病歷且違反醫療美容相關制度
廣州奢梵醫療美容門診部有限公司對駱某某實施醫療美容手術時,存在未按規定填寫、保管病歷資料,未遵守術前討論制度,未按規定告知患者病情、醫療措施及替代醫療方案,及未按照醫療美容主診醫師負責制實施醫療美容項目等行為,違反了相關規定。廣州市天河區衛健局依規對其作出警告并處罰款35000元的行政處罰。
案例六:無資質卻實施皮膚醫療美容注射活動
廣州傲瀾醫療美容門診部有限公司從業人員黃某某未取得《醫師執業證書》,為患者賀某腿部實施了皮膚醫療美容注射活動。黃某某的行為違反了《醫師法》第十三條第四款的規定,廣州市天河區衛健局依據《醫師法》第五十九條的規定,對其作出罰款20000元的行政處罰。
案例七:非法生產、銷售假冒肉毒毒素產品
2021年5月至2022年2月期間,被告人張某泉、李某付等人為牟取非法利益,分工合作,形成一條非法生產、銷售假冒肉毒毒素等醫療美容產品的犯罪鏈條。張某泉等人將上述產品低價供貨給數十名下游人員,下游人員通過網絡和郵寄等方式對外大量銷售,對人民群眾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危害。廣州市從化區人民檢察院對被告人張某泉等33人依法提起公訴。
案例八:誘騙消費者且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鄧某蓉經營的廣州市天河區威利斯醫療門診部(后變更名稱為廣州市天河區立極美醫療門診部,以下簡稱“立極美”),推出“招募整容模特,可以免費整容”的“免費模式”,吸引客戶參加醫療美容項目,再根據客戶個人征信獲得的最大貸款額度,要求被害人將貸款轉入立極美的賬戶,先行支付明顯高于其同樣項目自費模式價格的全部費用。
當事人承諾客戶只要履行將術前術后的照片以及相關視頻按要求發朋友圈對立極美進行推廣等義務,就由立極美分12期至24期不等,每月以獎勵金的方式返還客戶的全部本金與利息。相關涉案人員以醫美為幌子集資,招攬上千名參加免費模式的客戶,有793人報案,案發期間集資參與人涉及貸款金額共計人民幣66221930.72元,造成損失共計人民幣40702237.81元。
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法院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鄧某蓉有期徒刑七年,并處罰金45萬元,對其他19名被告人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九個月至二年十一個月,并處罰金2萬元至20萬元不等的刑罰。宣判后,部分被告人提出上訴。2022年9月,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維持原判。
廣州市市場監管局表示,上述案例警示美容行業市場主體應舉一反三,自查自糾,進一步強化依法合規經營責任意識,共同維護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同時也提醒患者或消費者,醫療美容是特殊的醫療服務,應當慎重選擇、正確對待。根據自身情況,評估利弊風險,提高自我安全保護意識,理性選擇適合的服務類型。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何穎思 見習記者:王宇 通訊員:穗市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