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市民王先生和家人為天河體育中心送上“見義勇為 救死扶傷”的錦旗,表達對籃球城工作人員在危難之際伸出援手的感激之情。一臺AED(自動體外除顫儀)為挽救生命爭取到寶貴的時間。數據顯示,目前廣州全市鋪設的AED設備已超過1100臺。廣州地鐵實現已開通站點全覆蓋。
【資料圖】
施救者現場搶救第一反應是上AED
一座城市與心臟驟停的競速,離不開完善的AED落地布局,和敢于出手、懂得操作的市民志愿者以及急救專業能力的提升。記者近日深入采訪,了解廣州AED設備落地行動背后的努力。
1月19日早上,市民王先生在天河體育中心籃球城運動后突然暈倒,籃球城職員黃明波發現后馬上和同事到場施救。經他們初步判斷,王先生心跳驟停,他馬上撥打120電話并同時進行現場搶救。
“當時看到王先生沒了呼吸,臉色變白,第一反應就是上AED。我們經過實施心肺復蘇術、AED除顫等搶救措施,王先生吐了口沫,恢復了自主心率和意識。”黃明波說。目前,王先生已出院。
舉辦群眾性自救互救知識公益講座448場
AED被稱作“救命神器”,黃明波表示,他和同事能及時施救,得益于天河體育中心AED的全覆蓋和平時的急救培訓學習。據了解,2021年,天河體育中心就將38臺AED自動體外除顫儀安裝至各場館及平面重點區域,并在平面示意圖上增加AED標識。天河體育中心對全體干部職工,尤其是場館一線工作人員開展人工心肺復蘇和AED使用的技能強化培訓。
“擴大自動體外除顫器(AED)配置數量和覆蓋范圍,提升公眾應急救護能力。”作為2022年廣州十件民生實事,去年,廣州通過財政資金購買、社會捐贈的形式,購置800臺AED,按計劃在全市重點公共場所進行安裝。全年舉辦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師資班6期,培訓、復訓師資320人次,舉辦救護員培訓班632期,培訓紅十字救護員23165人,舉辦群眾性自救互救知識公益講座448場,普及應急救護知識80554人次,提前完成年度績效目標任務。
“平時,我們可能會覺得‘急救’離自己很遠,但我們身邊經常會出現需要我們‘急救’的時刻。”在廣東省藍態幸福文化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張華看來,在人流量較大的公共場所布設AED設備,提高市民志愿者急救水平,尤為重要。
力爭一季度完成176個鎮街AED安裝到位
在廣州推動AED走進公共場所的行動中,公益機構發揮了重要作用。
截至2023年2月10日,藍態公益AED項目已累計向廣州地鐵、部分高校、公園、救助站等捐贈了390臺AED除顫器,成功挽救了9條寶貴的生命。
去年9月,廣州市慈善會、藍態基金會共同發起了“善暖社區‘救’在身邊”AED捐贈項目,向全市176個鎮(街)各捐贈一臺AED自動體外除顫器。目前,增城區、從化區、南沙區的相關鎮街基本上已完成設備安裝、人員培訓。近日,正推進天河區、黃埔區、番禺區、越秀區、荔灣區等區街鎮人員培訓與設備安裝,力爭今年第一季度完成全市176個鎮街AED安裝到位。相關負責人還透露,下一步,還會嘗試推動AED急救設備覆蓋社區。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鈞圣、肖桂來 通訊員王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