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一名女子懷疑丈夫出軌,找到情感咨詢機構提供“專業指導”,但最終沒能挽回這段婚姻,交了的3萬元咨詢費能退嗎?日前,白云法院就審理了這樣一起要求情感咨詢機構退費的案件。
因懷疑丈夫出軌,遭遇情感危機,小靜(化名)在網上找到一情感咨詢公司,并與之訂立了“情感挽回”的服務合同。小靜向公司支付了第一筆服務費15000元后,公司指定了老師,通過組建的微信群為小靜提供私人定制的“情感挽回”服務。
(相關資料圖)
初期,小靜與丈夫的關系有所改善,公司便提出按照合同約定的初步效果已經達到,要求小靜支付第二筆服務費15000元。
隨后,公司為小靜設計了一套話術,建議其多加練習并遵照執行。但事與愿違,此番操作招致小靜丈夫反感,加劇小靜與其丈夫的感情矛盾,最終沒能達到恢復正常夫妻相處狀態的效果,小靜要求公司退還咨詢服務費30000元無果,遂成訟。
白云法院一審判決:情感咨詢公司向小靜退還15000元,駁回小靜其他訴訟請求。目前該判決已生效。
法官說法
找服務機構應明晰服務內容與服務對價
經辦法官指出,情感咨詢服務合同具有人身屬性,合同履行的效果也帶有一定的主觀性,這類經營活動沒有明確的服務標準可以參照,容易產生糾紛。
本案中,情感咨詢公司為小靜提供了咨詢服務,也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議,初期使小靜與其配偶的交流有所增加,履行了一定的合同義務。
但是,公司后期沒有深入了解小靜與其配偶遭遇感情危機的深層次原因,缺乏專業的心理學、社會學分析,提出的建議起到了反效果,也應認定公司的服務在客觀上沒有達到合同目的。因此,綜合考慮合同履行的情況,酌情判令情感咨詢公司向小靜退還服務費15000元。
感情是心與心的碰撞,應當切身感受和體會,不能勉強,外人強行插手有可能會適得其反。目前,感情咨詢行業尚無明確的主管機構,從業人員也良莠不齊,雖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設有婚姻家庭咨詢師職業資格證和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證,但絕大多數從業人員都拿不出此類證書。
法官提醒,夫妻、情侶遇到感情問題,首先要清醒地認識產生危機的根源,確有需要尋求指導,應選擇有專業資質的咨詢機構及對接咨詢師,明晰服務內容與服務對價,同時注意保護好自己的個人隱私,做到審慎選擇、理性消費。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章程 通訊員云法宣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