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廣州海珠警方在偵辦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過程中,發現有詐騙分子利用手機iMessage即時通信軟件功能冒充領導、熟人實施詐騙。針對此類詐騙,海珠警方提醒:收到iMessage信息一定要小心謹慎,對突如其來的借款、轉賬等要求,務必仔細核實。
(相關資料圖)
警方介紹,詐騙分子通過iMessage功能群發信息,冒用他人身份,自稱換了新號碼。一旦有人回復,詐騙分子便會繼續通過iMessage功能進行對話,利用“花式”理由進行詐騙。
今年2月17日下午,海珠區夏先生(化名)在工作期間收到一條iMessage短信,對方自稱是其老友曾先生。雙方閑聊幾句后,“曾先生”表示需要夏先生幫忙辦個私事,稱自己要給親戚轉一筆匯款,由于不方便以自己的名義轉賬,請夏先生代轉。熱心的夏先生爽快答應。
“曾先生”索要了夏先生的銀行卡賬號,幾分鐘后,發過來一張其已轉賬給夏先生198萬元的銀行匯款截圖。緊接著,“曾先生”反饋,由于自己操作時沒有選擇“實時到賬”,跨行轉賬需要24小時才能到賬,而親戚又急著用款,希望夏先生先行墊付部分錢款。
夏先生信以為真,按照對方的要求,將40萬元的金額轉到了對方提供的親戚賬戶。轉賬成功后,對方又以未收到錢款、錢款不夠用為由,要求夏先生繼續轉賬。最終,因轉賬金額過高,夏先生起了疑心,進行核實。
與此同時,由于夏先生轉賬過去的銀行卡涉及詐騙賬戶,警方向夏先生發送了詐騙預警信息,夏先生終于意識到自己被騙。目前,警方正在偵辦此案。
?套路解析:
針對此類詐騙的手法,警方剖析詐騙分子的作案套路如下:
?第一步:騙取信任
詐騙分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取事主及其領導或其他關系人的個人信息,使用iMessage發送信息,以“新換號碼”為由,要求事主添加其微信或繼續通過iMessage聊天。同時,詐騙分子也會非法獲取事主的領導或其他關系人的微信昵稱、微信頭像,并加以偽裝,從而騙取事主的信任,為下一步詐騙行為做好鋪墊。
?第二步:要求轉賬
接下來,詐騙分子與事主聯絡感情,以領導、朋友關心的口吻對事主噓寒問暖,降低事主的戒備心,然后借口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比如打點關系、墊付、代付款項、急需就醫費用等理由,讓事主轉賬到指定賬戶。
?第三步:持續行騙
詐騙分子在得手之后,不會就此收手,會繼續對事主行騙,編造“轉賬失敗、未收到轉賬、轉賬信息錯誤”等謊言,持續行騙,給事主造成更大損失。
?警方提醒:
收到iMessage信息一定要小心謹慎,仔細核實信息內容的真實性,特別是涉及金錢、轉賬匯款的情況,一定要與對方電話或見面核實,千萬不要盲目相信。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張丹羊 通訊員:胡馨月、張毅濤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