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胸科醫院院長、胸外科主任醫師劉健雄接受市民咨詢。
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相關統計數字顯示,2021年中國肺結核發病患者人數高達63.95萬例,死亡病例1763人。
(相關資料圖)
今天是第28屆“世界防治結核病日”,廣州市胸科醫院(廣州市結核病防治所)在天河公園、海珠區赤崗街竹園居委、沙園街松鶴養老院等多地開展了內容豐富的義診宣傳活動。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前副主任委員、廣州市胸科醫院主任醫師譚守勇教授表示,肺結核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但該病可防可治,只要按照規范全程治療,絕大多數患者可以治愈,還可避免傳染他人。在此呼吁市民朋友若出現咳嗽、咳痰等癥狀2周以上,應考慮肺結核的可能,及時到結核病定點醫療機構就診。
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
肺結核病又稱“癆病”,是一種由結核桿菌引起的常見慢性傳染病,可以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最常見發生在肺部,所以常稱為肺結核。肺結核屬于我國法定報告傳染病中的乙類傳染病,是重點防控的重大傳染病之一。肺結核如果不及時治療,肺部病變會不斷擴大,從而影響患者的健康、工作和生活,嚴重時會危及生命,同時還極有可能傳染他人。
肺結核的主要癥狀為咳嗽、咳痰兩周以上,痰中帶血,其他常見的癥狀還有低燒、盜汗、胸痛、食欲差、疲乏和消瘦。肺結核主要通過病人咳嗽、打噴嚏、大聲說話等產生的飛沫核傳播。健康人吸入帶有結核菌的飛沫有可能產生結核感染,人體感染結核菌之后只有少數人會發病,發病與否主要取決于人體抵抗力和結核菌毒力。
為什么如今生活條件大幅度提升,也有了有效的治療藥物,還會有人患上肺結核呢?廣州市胸科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胡錦興介紹,主要原因有三:
首先,肺結核通過飛沫傳播,這種傳播方式簡單而隱蔽。一旦有人患病未及時診斷治療,很容易傳染他人。
其次,老年人、免疫力低下的人群、糖尿病、惡性腫瘤、嚴重心肺疾病、艾滋病等慢性病患者,都是肺結核的高危人群,感染結核菌后容易發病。
第三,肺結核治療時間長,一個患者就是一個移動的傳染源,給疾病防控帶來很大的困難。
癥狀不典型 及早篩查是關鍵
胡錦興介紹,很多患者癥狀并不典型,甚至沒有感覺任何不適。如果出現“典型”癥狀,通常病情已經到了比較嚴重的地步。
例如,有的患者僅表現為咳嗽、發燒等,跟感冒的癥狀很相似。等到發現“感冒”久治不愈,拖了一兩個月去醫院進一步檢查時,才發現原來是肺結核,但此時已延誤了病情,令治療難度加大。
因此,及早發現潛伏的病患,對防治肺結核至關重要。廣州市胸科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李德憲提醒,當出現以下三種情況時,應警惕肺結核的可能,要及時到結核病定點醫療機構就診(見圖表)。
1.具有結核中毒癥狀(如低熱、乏力、盜汗、食欲減退、體重減輕等);
2.伴呼吸道癥狀(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伴咯血、痰中帶血);
3.健康體檢中發現肺部陰影疑似肺結核。
肺結核的主要檢查項目有痰涂片、痰培養和X光胸片檢查,(必要時進行痰培養檢查)。15歲以上的主要做胸片檢查和痰的檢查;15歲以下,首先做結核菌素(PPD)試驗,如PPD試驗強陽性的話,再做胸片檢查和痰的檢查。
臨床上如發現PPD試驗陽性,會進一步檢查明確判斷。一般從痰液中找到結核桿菌,才是診斷肺結核的金標準。
但統計學數據亦顯示,僅有30%~40%的結核病患者的抗酸桿菌培養為陽性,剩下的60%~70%均為陰性,所以這部分患者要充分結合臨床表現、影像學、血沉、PPD試驗、結核抗體等綜合考慮,必要時可以進行試驗性抗結核治療。
可防可治:
國家有減免治療政策
在1946年鏈霉素被發現前,結核分枝桿菌并沒有療效確切的藥物應對。但如今,隨著利福平、異煙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利福布汀等藥物的面世,肺結核已成為“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疾病。而且,對于符合條件的患者,國家還提供了減免的治療政策。
“一旦診斷為肺結核應立即服藥、多藥聯用、不能中斷、堅持治療。只要患者堅持規范治療,初次發作的肺結核,85%以上都可以治愈。”廣州市胸科醫院結核病控制管理科科長杜雨華介紹,治療肺結核的療程長達半年,期間需要堅持吃藥、復查,如果患者依從性不好,未能完成足療程,療效就會大打折扣。治療不規范,最棘手的是出現耐藥,此時再治療,不僅藥物選擇范圍小,用藥量增多,治療時間也要延長至1~2年。
肺結核治療周期長,有人可能會擔心經濟問題。事實上,國家提供減免治療政策措施——社區常住居民,無論是戶籍或非戶籍居民,如果是肺結核疑似患者,可到區級結核病防治定點醫療機構接受肺結核篩查、規范的抗結核藥物治療和治療期間的檢查等減免政策。
此外,廣州市開展常住人口耐藥高危人群耐藥篩查,對耐多藥結核戶籍患者診斷及檢查治療可以減免。
預防:
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
肺結核傳染性強,傳播途徑隱匿,平時該如何防護呢?
廣州市胸科醫院黨委書記何蔚云介紹,傳染病能夠在人群中流行,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缺失,即不能流行。因此,預防肺結核,也要從這三方面入手。
1.控制傳染源
患者在治療期間,除了遵醫囑吃藥外,最好跟家人保持一定的距離,分床、分房起居,日常戴口罩,不要大聲說話,吐出的痰用紙巾包好,放進馬桶里沖走。
此外,建議肺結核患者最好獨自吃飯。飯后,將碗筷單獨洗凈,分開放置。有條件者,要用消毒柜對碗筷進行消毒。
家屬則要督促患者吃藥,為患者提供營養均衡的膳食,更要關愛患者,多與患者溝通,避免其胡思亂想。飲食上,患者可以多吃奶類、蛋類、魚蝦、瘦肉、 豆制品等髙蛋白食物,還應多吃綠葉蔬菜、水果以及雜糧等富含維生素的食品。避免吃過于辛辣的、刺激的食物。
2.切斷傳播途徑
傳染期肺結核病人應盡量避免去公共場所,必須外出時應佩戴口罩。做到不隨地吐痰,咳嗽、打噴嚏時要掩住口鼻,減少結核菌的傳播。與感染性肺結核患者接觸,出入較高危險場所(如醫院、結核科門診等)時,建議佩戴醫用防護口罩。
3.保護易感者
同是結核桿菌潛伏感染者,為什么有人發病,有人不發病,奧秘就在于“免疫力”。免疫力好,身體強壯,即使感染了,病菌也沒有可乘之機。
易感者務必保持家居整潔衛生,注意通風換氣;平時多進行戶外運動,補充身體陽氣,享受紫外線的殺菌保護;日常勞逸結合,睡眠是身體最好的加油站;提倡飲食均衡,健康減肥,保證營養,少吃煎炸食物;注意保暖,預防寒氣傷及肺部。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青梅 通訊員景世來、穗衛健宣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