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季度公司申報自來水75.64萬噸,繳納稅款22.69萬元,水資源費改稅后,居民自來水價維持不變,沒有增加居民用水負擔。”近日,剛剛在縣地稅局申報完水資源稅的陜西省周至縣自來水公司財務人員周紅果心里踏實了許多。
自2017年12月1日起,北京等9省市實施擴大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如今,效果如何?記者今天從國家稅務總局得到了答案。
綠色稅改增強企業節水意識
據稅務總局介紹,自2017年12月1日起,在總結河北省水資源稅改革試點經驗的基礎上,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和水利部聯合發文,在北京等9省市實施擴大水資源稅改革試點。改革實施首月,試點省市共有4.1萬余戶水資源稅納稅人按期完成申報,入庫稅款11.96億元。
“從河北試點一年多的情況來看,綠色稅改紅利已經初步顯現。”稅務總局財產和行為稅司司長蔡自力介紹,試點以來,企業節水意識普遍增強,對526家企業的問卷調查顯示,329家企業已調整或有意向調整用水結構,減少地下水使用,占比達62.55%。截至目前,河北全省關停自備井935眼,已有117座城市公共供水水廠停止使用地下水,切換為江河水,占應切換水廠的99.2%。
2018年1月1日,河南心連心化肥有限公司繳納了水資源稅19.99萬元,這也是擴大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后入庫的首筆水資源稅稅款。該公司辦稅人員宋光釗說,過去公司一直取用地下水,由于處于一般超采區,稅額標準很高,下一步企業將及早改用地表水,適當增加節水設備。
“水資源稅是在河北省先行試點的基礎上,選擇條件成熟、有代表性的地區擴大試點。”中央財經大學教授樊勇認為,通過擴大試點,將進一步發揮稅收杠桿調節作用,有效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促進水資源節約保護。同時有利于豐富完善水資源稅制度設計,為全面推開水資源稅制度積累經驗,創造條件。
正向調節倒逼特種行業節水
“水資源稅改革絕非簡單的稅費平移,否則試點沒有意義。”蔡自力認為,相比收費,稅收更具剛性和約束力,改革就是要讓經濟杠桿真正發揮作用,倒逼高耗能企業節水,轉變用水方式,增強企業等社會主體節水意識和動力,真正起到保護水資源的作用。
據了解,此次改革試點大幅提高了洗車、洗浴、高爾夫球場和滑雪場等特種行業的稅額標準。特種行業企業首月平均稅額為每立方米3.52元,平均稅額較改革前提高近2.3倍。從水源結構來看,地下水、地表水平均稅額分別為每立方米1.3元和0.43元,地下水平均稅額是地表水的3倍。這有利于引導企業調整用水結構,提升節水技術,倒逼特種行業節約用水。
北京月福汽車裝飾有限公司在北京擁有23家洗車網點,改革前其20家網點使用市政管網自來水提供洗車服務,有3家網點還在使用自備井采地下水提供洗車服務。改革后,企業積極調整用水結構,地下水使用量大幅下降,水資源稅費負擔隨之減少。
“居民水價不會因水資源稅而調整。”寶雞市創威水務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從2017年12月1日起,公司不再繳納水資源費,轉而開始向地稅機關繳納水資源稅。按照“稅費平移”原則,整體算下來“稅”“費”變化并不大,所以不會影響自來水價格。
超采地區企業加速轉型升級
“非超采區、一般超采區和嚴重超采區地下水平均稅額分別為每立方米1.19元、2.23元和3.80元。一般超采區和嚴重超采區平均稅額較水資源費分別提高了81.30%和73.52%。”財產和行為稅司副司長孫群介紹,一般超采區、嚴重超采區地下水平均稅額,分別為非超采區的1.9倍、3.2倍,有利于倒逼超采地區企業減少地下水取用量。
處于地下水嚴重超采區的唐山三友集團,通過加大地表水用量和提高海水淡化工藝,地下水用量比重從改革前的60%下降到當前的8.7%。同處地下水嚴重超采區的中捷石化、武邑縣電力公司和冀州購物廣場的稅額標準比改革前提高了3倍以上,企業主動要求接入公共供水管網,不再抽取地下水。
河南金天化工公司改革前主要使用地下水,是當地的用水大戶。改革后,為了節約用水成本,公司主動調整水源結構,改為引用黃河水,首月減少抽采地下水2.4萬立方米,比改革前節約用水成本4.26萬元,用水結構優化的同時降低了稅費負擔。
為確保擴大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在9個省市順利落地,實現稅費平穩轉換,稅務總局和地方各級稅務機關高度重視,倒排工期,對表推進。同時,深入開展培訓輔導,及時解答涉稅問題,優化納稅服務,累計輔導納稅人4萬人次,培訓稅務干部2.7萬人次,促進提升征管質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