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7年末,華夏幸福計入永續債的貸款金額為90億元,同比增長近8倍。
4月20日晚間,華夏幸福發布針對上交所問詢函的回復公告。公告承認,公司存在異地復制不確定性風險,資金和現金流風險,并提出了多項管控措施。對于永續債增長8倍的問題,公告稱,2017年末資產負債率為81.1%,若考慮90億元永續債后,資產負債率為83.5%,仍低于2016年的84.8%。
華夏幸福在公告中表示,公司2017年度產業新城業務的結算收入是284.6億元,但應收政府園區結算款項期末余額為185.33億元,應收賬款周轉率較低。因為地方政府信用良好,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判斷其并無壞賬風險,故未計提壞賬準備。
公告還表示,報告期內,除固安、大廠、懷來、香河四縣外,其他區域實現產業新城業務收入僅88.4億元,占比僅為31.1%。其他區域實現產業新城業務收入中土地整理、基礎設施建設等資金投入較大、結算周期較長的業務收入占比為47.6%。
由于產業新城業務的開展存在相關區域政策變化、招商引資不確定性、資金沉淀較多等因素導致的經營風險。異地復制效果存在不確定性。
在房地產業務層面,公告指出,受國家宏觀調控、區域政策調整的影響,京津冀區域為重點限購限貸政策的調控區域,該區域的施工及竣備交房進度延后,導致房地產業務收入下降;該區域的銷售進度滯后,可供出售面積增加,銷售額及回款金額下降,導致公司報告期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為負。
華夏幸福稱,如后續政府園區結算款項未能及時收回、房地產業務銷售未能改善將面臨資金和現金流風險。
華夏幸福還表示,針對上述風險,公司將一方面繼續對產業新城業務嚴格經營管控,加快結算與回款,另一方面繼續加強房地產業務相關政策的跟蹤與分析研究,依據政策導向不斷靈活調整戰略與策略,聚焦高周轉策略,加速去化與回款。此外,公司將根據實際經營需要償付永續債的本金和利息,減輕公司的資金和現金流壓力。
此前的4月13日,華夏幸福公告稱,收到上交所關于公司2017年年報的事后審核問詢函。上交所在問詢函中提出18個問題,涉及產業新城業務、房地產開發業務、融資與資金情況三大類,以及部分其他事項。
除產業新城業務可復制性、房地產業務的區域風險外,在融資部分,上交所指出,截至2017年末,華夏幸福計入“其他權益-永續債”類別的可續期委托貸款金額為90億元,較上年增長近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