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晚間,科迪乳業(4.310,0.00,0.00%)(002770.SZ)對外公布了《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預案》,由于對標的資產的評估增值率高達347%,而且,交易完成之后,科迪乳業實際控制人張清海、許秀云及其女兒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因此,業界都在擔心利益輸送問題。
因此,上述預案在資本市場上引發廣泛關注,全國主流媒體也是紛紛給予報道,從而將科迪乳業這家區域乳企推上了風口浪尖。
《財經嘯侃》特約、獨家撰稿人五谷君梳理發現,截止2018年第一季度末,科迪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科迪集團”)持有科迪乳4.8544006億股,持股比例為44.34%;但是,科迪集團卻將4.845億股質押出去了,股權質押比例接近100%。
科迪乳業曾在公告中明確表示,科迪集團之所以開展了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主要是為了企業經營資金周轉。
除此之外,作為科迪乳業第三大股東和第四大股東的諸城華中正陽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和王宇驊,也幾乎都將手中股票質押出去了。
“在上市乳企之中,不少股東都會選擇質押手中股票,但是,像科迪乳業大股東這樣高比例質押股票的情況,還是比較罕見的,”一位乳企高管向《財經嘯侃》特約、獨家撰稿人五谷君表示,上市公司股東質押比例過高,股價一旦連續下跌,個股質押風險就會很大。
“當前,雖然市場整體平倉風險不大,但是部分個股股權質押的確存在一定風險,尤其是那些大股東高比例的股權質押,風險更需警惕,一旦被平倉,將造成公司控制權易主。”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投資者應對高位和高比例質押的個股保持警惕,股價隨時有可能因為平倉下跌。
為了防范股票質押帶來的風險問題,監管層已于今年3月12日正式實施《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及登記結算業務辦法(2018年修訂)》及《證券公司參與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風險管理指引》,從券商業務端提高門檻。
日前,上交所還表示,重點規范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行為,切實防范控股股東高比例質押風險,從嚴監管股東套現動機明顯的不當交易。
然而,令人感到遺憾的則是,盡管第一大股東、第三大股東和第四大股東的質押股權比例幾乎都是100%,但是,科迪乳業方面并沒有對此向投資者提示風險。
公開資料顯示,科迪集團注冊資本高達20億元,法定代表人為張清海(注:科迪乳業董事長),張清海也是科迪集團大股東,并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科迪集團是一家以農副產品深加工為主,集工、科、農、牧、商于一體的現代綜合性食品企業集團,是全國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中國最大的速凍和方便面生產加工基地之一,也是新興的乳業發展企業。
科迪集團旗下產業涵蓋速凍食品、乳業、面業、生物、罐頭,其中科迪速凍食品排全國前三位,科迪乳業排河南省第一位,科迪面業排河南省前三位。
然而,讓人大跌眼鏡的則是,近年來,科迪集團卻因為民間借貸糾紛、金融借款合同糾紛、買賣合同糾紛而攤上官司,還被法院列為失信人。
以《耿鳳霞與張青峰、科迪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民間借貸糾紛一審民事判決書》為例,2017年12月14日,中國裁判文書網提供的信息顯示,原告耿鳳霞與被告張青峰、科迪集團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河南省商丘市梁園區人民法院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由審判員賀冬青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獨任審理,原告耿鳳霞的委托代理人崔海生、房青,被告張青峰、被告科迪公司代理人王福聚、王福泉均到庭參加了訴訟,現本案現已審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