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繩對折一下,變成兩根,然后把這根繩壓到另一根繩上,打成一個圈……”5月20日上午,石家莊市后太保社區大禮堂熱鬧非常,30多位居民正在學習繩結技藝,大家邊學習邊探討。
近日,在長城新媒體集團組織開展的“我為群眾辦實事·黨員幫辦‘微心愿’”活動中,后太保社區不少居民發來“微心愿”稱,想請老師到社區教授繩結技藝。了解到相關情況,國翠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中心認領了這條“微心愿”,該中心繩結技能培訓師霍振寧到現場為居民進行了指導。
霍振寧自小喜歡繩結技藝,通過自學掌握了多種技法,并緊跟時代,賦予繩結作品更多新生命,立志將這種技藝向更多人推廣。在現場,她向居民們講解了繩結技藝歷史,展示了繩結作品,并手把手教居民編織紐扣結。
“老師,您來幫我看看,我掌握不好松緊度。”“我打不成結,這是怎么回事?”“這根線是怎么繞的啊?”……編織過程中,居民們熱情很高,互相學習交流,遇到問題及時請教,霍振寧一一耐心解答。
一根普通的線繩,在手指上下左右翻轉,不一會兒工夫,一個紐扣結就完成了,居民們非常開心。67歲的魏榮珍學過盤扣,有點基礎,很快就編出了像樣的成品,看到有的居民剛接觸不太會編,她現場當起了“老師”。她說,這個活動非常好,讓居民掌握了新技能,大家在一起還熱熱鬧鬧的,心情也好。
“一開始怎么也弄不成,老師就握住我的手,一點點教,挺感動。看,現在我也會編了!”舉起自己的作品,魏風文高興地說。
看到大家學習繩結技藝的興致很高,國翠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中心教研部主任王晶晶非常欣慰,抓拍了不少精彩的瞬間。她說,作為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基地之一,交流中心經常組織進社區、進學校活動,希望為更多人提供學習培訓的機會,讓更多人了解、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更多技藝得以傳承。
“今天真是圓了大家的‘微心愿’,老師講得很細致,居民們聽得很認真,收獲不少。”后太保社區黨總支副書記魏志奪說,為豐富居民的業余生活,搭建互相交流的平臺,社區經常組織各種文化活動,今后還將繼續開展下去,營造和諧、健康的社區氛圍。(記者 劉延麗 張笑宇)